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卢卡奇在《历史与阶级意识》中,通过对历史总体性方法的创造性阐发,对马克思主义辩证方法进行了新界说,丰富和发展了历史辩证法理论。本文从社会有机体的横向解构与纵向发展两重维度上,界定了总体性方法的内在规定性,并在总体性方法与历史主体与客体的相互作用、总体性方法与物化概念、总体性方法与阶级意识等多个方面,展开了对总体性方法丰富内涵的挖掘。在马克思主义发展史上,总体性的方法的提出及其论证,不仅有力地遏制了第二国际马克思主义和形形色色的实证主义流派对马克思主义历史理论的庸俗化、简单化理解和运用的倾向,而且还开创了西方马克思主义的先河。卢卡奇之后的思想家,无论是对总体性方法的褒扬,还是贬损,都显示了这一方法不可忽视的理论和实践的价值。本文拟从四个方面对卢卡奇的总体性方法进行阐述。第一部分分析总体性思想的理论来源和社会实践根源,指明研究总体性问题在理论和实践方面的重要意义。从理论方面而言,透过总体性方法的理论视域,揭示第二国际的经济决定论和实证主义或科学主义思潮方法论上的致命缺陷;从实践方面而言,展示总体性方法的现实力量,批判苏联社会主义一国革命战略的弊端,力主总体革命论。第二部分阐述总体性方法的基本内容,通过对总体性辩证法内容的分析,达到对总体性方法的系统把握。总体性方法的基本内涵;总体性方法与历史主客体同一性的关系;总体性方法与物化理论的关系;总体性方法与阶级意识之间的关系。总体性方法的多方面展示,表明它是一条贯穿于卢卡奇全部历史理论的红线,是理解卢卡奇对马克思主义辩证法理论创造性研究的关键。第三部分揭示总体性方法的历史命运。在总体性方法的历史流变中,敞开历史方法的主导趋势和结局。这主要表现在:总体性方法对黑格尔辩证法的批判与超越;总体性方法对唯物辩证法的丰富与拓展;萨特对总体性方法的有保留地否定;阿多诺对总体性方法的的质疑和瓦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