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建立兔VX2肝癌肝动脉栓塞模型,应用水冷循环单源微波治疗仪消融病变组织,比较兔VX2肝癌组经肝动脉栓塞联合微波消融作用前后血清中细胞因子IL-2、IL-10和TGF-β1含量的变化以及外周血单个核细胞中FOXP3 mRNA表达量的变化,以此来探讨TACE联合微波消融治疗肝癌的免疫学机制。 方法: 选用新西兰雄性白兔,接种兔VX2肿瘤组织使其发生癌变,接种2周后,随机分为正常组、对照组、栓塞组(TACE)、微波消融组(PMCT)和栓塞联合微波消融组。在DSA透视下经导管向肝右动脉推注碘化油1ml,碘油沉积扩散形成栓塞模型。采用2450MHz水冷循环微波治疗仪,固定微波消融功率为30W,实验消融部位均避开肝组织大血管。按照消融时间(1min,2min,3min,4min)将单纯荷瘤兔分为四组,每个时间分别消融3个部位肝组织,共计12个消融灶。观察所有消融灶的形态,测量消融灶横经(LD)、纵经(TD)大小,计算TD/LD(等圆率)和消融体积(Volume);根据组中所有数据绘制消融指标-时间的动态曲线,观察消融指标-时间的动态变化,确定实验中荷瘤兔肝癌组织的消融时间和消融部位。 分别收集荷瘤兔肝癌模型对照组和治疗后实验组的外周血标本,采用ELISA方法检测IL-2、IL-10和TGF-β1含量,采用RT-PCR方法和Western-Blot方法检测外周血单个核细胞中FOXP3 mRNA表达水平。对照组和实验组按照常规病理切片方法取材、脱水石蜡包埋及切片,进行HE染色,对比观察消融灶与正常肝组织的病理改变。 结果: 1、固定功率30W,在1min~4min范围内,消融纵径、横径、体积与时间表现为非线性相关关系(R分别为0.8678,0.8791,0.8814);纵径、横径-时间呈高度对数曲线关系,体积-时间呈高度抛物线关系;消融指标在早期增幅较明显,后期增幅减小,在本次实验中确定消融时间为2min效果较为明显。显微镜下观察微波消融灶凝固中心炭化区,表现为中心空道、肺泡组织结构消失;凝固坏死区,表现为肺泡壁断裂,细胞变性、坏死,肺泡结构消失;周围充血带表现为肺泡及间质内大量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浸润、血细胞渗入及浆液性渗出。 2、ELISA结果显示:荷瘤兔肝癌组织中治疗前IL-2水平低于正常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肝动脉栓塞组和微波消融组中IL-2表达水平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联合组中IL-2表达水平高于单纯栓塞组和微波消融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 3、ELISA结果显示:荷瘤兔肝癌组织中治疗前IL-10水平高于正常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肝动脉栓塞组和微波消融组中IL-10表达水平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联合组中IL-10表达水平显著低于单纯栓塞组和微波消融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 4、ELISA结果显示:荷瘤兔肝癌组织中治疗前TGF-β1水平高于正常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肝动脉栓塞组和微波消融组中TGF-β1表达水平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联合组中TGF-β1表达水平显著低于单纯栓塞组和微波消融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 5、RT-PCR及Western-Blot结果显示FOXP3 mRNA表达水平在对照组、栓塞组、微波消融组和联合组各组间比较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正常组中FOXP3 mRNA表达水平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联合组中FOXP3 mRNA表达水平显著低于栓塞组和微波消融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 6、经线性相关性分析,FOXP3 mRNA表达的变化与细胞因子IL-2、IL-10和TGF-β1浓度变化存在相关性(P<0.01)。 结论: 1、在荷瘤兔肝癌模型中,栓塞组和微波消融组治疗肝癌效果显著低于联合组,且联合组疗效明显、安全可靠,延长动物生存期,未增加毒副作用。 2、荷瘤兔肝癌模型外周血单个核细胞FOXP3 mRNA表达高于正常组,经肝动脉栓塞和微波消融联合治疗后FOXP3 mRNA表达量下降,说明肝动脉栓塞化疗联合微波消融治疗可解除机体的免疫抑制状态。 3、线性相关性分析显示FOXP3 mRNA表达的变化与细胞因子IL-2、IL-10和TGF-β1浓度变化存在相关性,提示肝动脉栓塞化疗联合微波消融治疗可能通过调节IL-2、IL-10和TGF-β1表达来解除机体的免疫抑制状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