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蒙古翁牛特旗岩画初步研究

来源 :内蒙古师范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hendongshendo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翁牛特旗岩画处于我国东北部科尔沁沙地南端与昭乌达草原的交错地带,是赤峰岩画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翁牛特旗岩画位于西辽河流域史前考古文化区域内,这既为翁牛特旗岩画研究提供相关的考古资料,又为周边考古文化的研究提供新的研究角度及研究资料,因此具有一定的研究价值。翁牛特旗岩画点共计13处,其中岩画类型较为典型、分布集中且数量较多的有4处。本文以这4处的岩画点作为重点调查对象并进行研究。位于旗内北部的白庙子岩画和小凤山岩画形制较为单一,以人面像为主,制作方法主要为磨刻法,打磨的比较精细,且两地岩画制作时期较早。位于旗内东南部的毛瑙海山岩画及大黑山岩画形制种类较多,以符号为主,制作方法主要为钻刻法,线条较细,这两地的岩画时期较晚。对两次实地考察的岩画资料及附近古文化相关资料进行研究后发现,翁牛特旗岩画特点主要有三个。第一,岩画数量较多且分布集中。赤峰岩画近万幅仅次于阴山岩画,其中翁牛特旗岩画粗略统计有三千多幅,主要集中在白庙子、毛瑙海山及大黑山。第二,岩画时间跨度大。根据不同岩画点的岩画风格、附近文化遗迹以及微腐蚀断代法为依据,发现白庙子岩画及小凤山岩画时期较早,两地人面像距今约7000多年。毛瑙海山岩画及大黑山岩画时期较晚。第三,岩画形制多样。四个岩画点的岩画大致可分为人面像、符号、动物、与人相关等四个类型。根据翁牛特旗岩画的内容初步分析后可得出其主要功能有三个。第一,宗教功能。在当地岩画中能体现这一功能且最具代表性的当属白庙子巨薯石岩画。巨薯石体积较大且岩画前有开阔的空间,巨石朝天的一面有18个凹穴,根据其排列分布应为当时人对星象认识的反映,朝东的一面有大小不一的14幅人面像,人面像凿磨痕迹较深线条粗大,风格质朴而不失威严。此外,以原始社会生产力发展水平判断制作这些岩画必然要耗费大量的人力物力和时间,所以可推测巨薯石上的岩画应该出于某种祭祀活动的需要。第二,社会教育功能。岩画制成后对于部落成员来说是一部认识自然及部落文化的实用“教材”。第三,记录功能。大黑山岩画中有些描述生活场景的岩画可以体现这一功能。在大黑山与毛瑙海山岩画中还出现了大量线与圆相结合的符号,这些符号应当是当时人们交流和储存信息的所用,另外部分符号已经初现古文字的初始形态。
其他文献
南方黑芝麻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主要从事糊类食品的生产和销售,并且黑芝麻糊类的产品销售火爆。伴随着通货膨胀越来越严重,物价直线上升,生产资料价格也大幅提高。针对整个食品
语言学家塞林格最早提出了“中介语”的概念,此后语言学家大多把中介语表述为介于二语学习者母语和目的语中间位置的语言系统。中介语的成因多种多样的,其中就涵盖了母语迁移
论文从五个方面对日本樱美林大学及其孔子学院开设的汉语课程进行分析和探索。第一章论述了选题的意义,结合前人研究的成果思考本次的研究意义。从研究对象、研究方法和本文
有机茶1983年始于斯里兰卡,是我国第一个有机食品,1990年产自浙江临安东坑,由荷兰有机认证机构颁证,当年经浙江省茶叶公司出口。之后,浙江、江西、云南等产茶省先后启动了“有机茶
“井”不仅是一种古老的文化器物,更是一个具有丰富内涵的文化符号。本文首先从民俗学的角度对“井”进行了溯源,探讨了水井的起源,又从文字学角度对“井”字的本义及其引申
目的对糖化血清白蛋白(glycated albumin,GA)试剂盒的抗干扰性能进行评价。方法参考CLSI EP7-A2文件,对GA试剂盒进行干扰性能评价实验。结果结果显示30 mg/L维生素C(Vitamin
学习动机是影响二语学习的最重要因素之一。本文以秘鲁阿雷基帕圣玛利亚天主教大学孔子学院学生为调查对象,研究秘鲁学生的汉语学习动机。论文分五部分:第一部分为绪论,主要
最近有关996工作制的讨论甚是激烈,有反对的,有支持的,有超脱物外的,不一而足。我还专门去请教了IT界的朋友,他们说,其实各个公司还真不一样,有的公司规定,晚上每加班一个小时,第二天
报纸
濡化与涵化是人类学和跨文化交际学研究领域的两个关键词。然而,初步梳理这两个术语的相关文献,我们发现这两个术语经常被误用或混用。在一些文献中,它们常用来指代同一过程,
本文对电大远程教育进行简单阐述,分析英语教育发展的现状,提出其中存在的问题,并对英语课程教学改革提出一些方法,希望本文能够为电大教育的开展提供帮助和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