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立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新型隐球菌CAP10基因及临床初步应用

来源 :福建医科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boutt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建立实时荧光定量PCR(real-time Fluorescent Quantitative PCR,FQ-PCR)系统,定量检测新型隐球菌(Cryptococcus neoformans,CN)荚膜相关蛋白10(Capsule associated protein,CAP10)基因mRNA表达量及其变化,为将其应用于新型隐球菌感染的诊断和疗效判断奠定基础。方法根据新型隐球菌5种血清型(A、B、C、D、AD)中同源序列设计引物和探针, PCR扩增CAP10基因片段,并将其克隆到pGEM-T Easy载体上,构建质粒标准品;建立FQ-PCR体系,优化反应条件,建立标准曲线,进行敏感性、特异性、重复性试验;检测23例新型隐球菌性脑膜炎患者抗真菌药物治疗前后脑脊液(CSF)中隐球菌的CAP10mRNA含量并结合临床和其他实验室资料进行分析。用SPSS10.0统计软件对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1. FQ-PCR系统用于检测CAP10基因片段,灵敏度为101拷贝数/μl;批内变异系数(CV)为0.31%,批间CV为2.72%,重复性好;对临床其他常见脑膜炎病原体不出现特异性扩增曲线,特异性好。2.好转组CAP10mRNA拷贝数治疗前、后CAP10 mRNA拷贝数(log10值)分别为1.28、0.75(n=20,P<0.05),有显著性差异。CAP10 mRNA拷贝数与隐球菌总量呈正相关(r=0.446,P<0.05),与颅内压呈正相关(r=0.671,P<0.05),与白细胞计数无关(r=0.173,P>0.05)。两性霉素与5-氟胞嘧啶联用组治疗前、后CAP10 mRNA拷贝数(log10值)分别为3.43、2.35(n=11,P<0.05),有显著差异;大扶康与5-氟胞嘧啶联用组治疗前、后CAP10 mRNA拷贝数(log10值)分别为2.65、1.84(n=12,P<0.05),有显著差异;两药物组治疗后CAP10 mRNA拷贝数的下降量分别为1.07、1.06,P>0.05,无显著差异。结论成功建立了新型隐球菌CAP10基因FQ-PCR检测方法,结果稳定、准确,初步提示该系统可用于CN的诊断和疗效判断。
其他文献
目的:肝纤维化是慢性肝病共有的病理改变,其本质是以胶原为主的ECM合成增多,而降解相对减少,两者失去动态平衡,致使过多ECM沉积于肝内,ECM中主要成分是胶原,而胶原中以Ⅰ型胶原蛋白
目的研究高浓度葡萄糖对体外培养胰岛功能和胰岛细胞凋亡的影响及其机制。方法1、将分离的SD大鼠胰岛按培养液中葡萄糖的浓度和培养时间的不同分为六组:NG1组(葡萄糖5.6mmol/
目的:调控血管平滑肌(VSMC)表型转换是防治PCI术后再狭窄的新策略,micro RNA作为VSMC表型转换的调节因子,可通过转录后水平调控下游靶基因的的表达从而影响VSMC的表型转换。
目的: 比较白内障术后ACRYSOF Toric人工晶体轴位位于不同象限,不同时间旋转稳定性,从而评估其临床效果,寻求更佳的设计方式。 方法: 54个单纯白内障患者接受标准的撕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