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动耗能减震结构的分析与设计方法研究

来源 :重庆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cme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地震是人类所面临的最严重的突发性自然灾害,我国作为一个地震多发的经济不发达国家,采取经济、有效的措施提高已建和拟建建筑的抗震能力是亟待解决的问题。近三十年来发展起来的被动耗能减震结构控制体系是提高城市和建筑物耐震能力的经济、有效方法之一。被动耗能减震结构在理论及试验研究方面均取得了许多有用的成果,但其距离广泛应用尚有一段距离,主要原因在于没有较简单、精确又易于为工程界接受的设计方法。基于等效线性化的强行解耦振型分解法在一定程度上符合此要求,但此方法存在着迭代计算工作量大、强行解耦增大计算误差的不足。为改善上述缺点,本文进行了以下的研究工作:在忽略耗能器附加质量的基础上,推导出适用于耗能减震结构的摄动法,减少振型分解法在迭代计算过程中的工作量,加快计算速度;针对运动方程的强行解耦所产生的误差,根据摄动法原理,对其进行一阶摄动修正;为消除强行解耦振型分解法用于非比例阻尼结构分析时产生的误差,引入状态空间对系统进行复模态分析,并改进了基于复模态理论的、适用于非比例阻尼结构设计的双反应谱方法;对于耗能器的数量和位置优化进行了一些探讨和研究。以充分发挥每一耗能器的耗能能力为出发点,提出了以层间位移极值平均为控制函数的耗能器数量及布置的分段优化方法;指出了以全量理论为基础的迭代法在耗能减震结构的分析计算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并针对这些问题,试探性地提出了减震结构设计的一些改进建议。
其他文献
近年来斜拉桥在国内外得到了迅速发展,不但修建数量急剧增加,跨度不断增大,而且根据建桥地点的环境和自然条件,斜拉桥的类型也日臻完善.斜拉桥是一种比较细柔的结构,在外荷载
该文建立了节点连接刚度发生变化的网架结构的三维有限元模型,定义了固结系数来描述节点的单元刚度变化,研究了用于振动测试的加速度传感器的优化配置与网架结构模态参数的实
底泥中的重金属以不同结合形态存在,重金属的迁移性和生物毒性不仅与其总量有关,更与其在底泥中的赋存形态有关。利用淋洗技术可用于处理城市河道中受重金属污染的底泥,同时可使重金属的形态分布发生变化。故本文将从淋洗后底泥重金属稳定与否出发,对淋洗过程中重金属形态的迁移和转化做系统全面的研究,初步评估其对重金属迁移性产生的影响,并进一步探讨其形态变化的原因及转化规律,最后通过考察淋洗后底泥在不同处置环境中重
钱塘江排桩式丁坝从应用以来,它的受力问题一直没有很好的解决.该文以现场试验为基础,对桩式丁坝研究中涌潮压力和桩身内力两个问题进行了比较系统的研究.首先介绍了试验的基
西安地区属于湿陷性黄土地区,其土质特性和土层分布有其自身的特点,单桩和群桩的工作特性、桩-土-筏板-上部结构共同工作等有其地方特色.该论文在总结了国内外研究现状的基础
本文通过对在建工程的钢筋混凝土柱进行施工期间的包括收缩徐变变形值的现场测量,得到施工条件下钢筋混凝土柱应变发展曲线,其结果具有现实意义。本文的理论部分在现有收缩徐变
山区路基填筑材料缺乏,是目前山区道路修建过程中遇到的普遍问题。与此同时,开凿隧道和挖方产生的大量超大粒径块石由于粒径过大无法使用被弃置浪费,破坏生态环境。本文以普通路
局部凸起地形是工程中极为常见的一类场地.在地震区的这种场地下修建隧洞或管道应该考虑到凸起地形对它的影响.该文以此为工程背景,得到了SH波入射下圆弧形凸起地形对其下的
本文对国内外土工合成材料的应用与研究现状进行综合分析,并取得了以下成果:1. 分析影响土工合成材料与土相互作用的各种复杂因素包括法向压力,填料的相对密实程度,以及填料中含
该文以浙江宁海地区典型工程石水缸水库工程的坝型选择为主要研究内容,针对石水缸水库坝址地形、地质条件,遵循水库建设规划的指导思想,选择混凝土面板堆石坝和浆砌石拱坝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