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土地整理项目作为一项实现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的重要手段,不仅可以提高土地利用率和土地生产率,还能增加耕地的数量并提高耕地的质量,土地整理对改善人居环境、丰富区域土地整理理论具有重要意义。本文期望构建出的土地整理项目人居环境综合效益评价模型能全面反映出土地整理产生的各项变化,为土地整理实践提供参考依据。本文将以渠县三板乡土地整理项目为依托,归纳、分析国内外土地整理综合效益以及改善人居环境的研究现状;结合土地整理行业的相关法律法规、规范标准以及土地整理人居环境综合效益评价理论基础,分析土地整理对农村人居环境的影响,并以此为依据,从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生态环境效益三方面选取具有一定主导性的指标并进行量化;运用层次分析法,构建科学合理的评价指标体系:将经济效益、社会效益以及生态环境效益三个方面作为指标体系的准则层,人居环境综合效益作为目标层。并从经济效益、社会效益以及生态环境效益三方面选取指标作为指标层。Ⅰ级评价指标有3个,分别是经济效益、社会效益以及生态环境效益。Ⅱ级评价指标有15个,分别是:土地利用率、静态投资回收期、投入产出比和人均年纯收入增加率;人均耕地面积、生产力效果、基础设施增量以及新增耕地可供养人数;新增耕地率、绿色植被覆盖率、土地垦殖率、路网占地面积指数、平均田块规模指数、水量供需平衡能力以及水土流失治理面积。结合模糊数学法构建隶属度矩阵,得出研究区土地整理前后人居环境综合效益评价模型,进行对比分析。研究结果说明,经过土地整理后:研究区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Ⅲ级以上等级达到100.00%;生态环境效益Ⅲ级以上等级占92.40%;人居环境综合效益Ⅲ级以上等级占97.00%。按最大隶属度原则,研究区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生态环境效益、人居环境综合效益评价等级均达到Ⅱ级标准。为了使研究结果更直观,把每个评价结果赋予分值进行计算得出:经济效益分值由26.1分提升到80.92分,上升了54.82分;社会效益由37.64分提升到78.94分,上升了41.3分;生态环境效益由23.64分提升到了79.18分,上升了55.54分;人居环境综合效益由27.44分提升到了79.84分,上升了52.4分。按分值对应原则,经济效益由Ⅴ级提高到了Ⅱ级;社会效益由Ⅳ级提高到了Ⅱ级别;生态环境效益由Ⅴ级提高到了Ⅱ级,人居环境综合效益也由Ⅴ级提高到了Ⅱ级,说明人居环境质量得到了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