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世纪90年代以来,中国对外贸易高速发展的同时我国对外贸易顺加速扩张,外汇储备连年攀升。过大的贸易顺差会带来一系列问题:增减本国货币供给量;加重国内通货膨胀;加剧国际摩擦;减少国内可用资源等,从而不利于经济长期健康发展。近年来也引起了学术界的广泛关注,绝大多数的讨论都把重心放在宏观因素上,如中国的内需不足,美国的低储蓄率,中国汇率政策缺乏弹性等。本文则从微观的角度分析了我国贸易顺差的来源。首先从加工贸易的总体发展状况入手,分析了加工贸易的主要进口来源和出口目的地,比较了加工贸易顺差和总体贸易顺差的关系,发现通过加工贸易可能会存在其他东亚经济体向我国进行贸易顺差转移的情况。通过对我国各产业部门的分析后,发现了加工贸易的集中部门,为之后从加工贸易集中的通信与办公设备部门分析顺差转移奠定了基础;同时发现在非加工贸易集中的部门也可能存在着顺差转移的现象,通过对一般贸易集中的服装和鞋靴部门的分析验证了笔者的这一判断。文章最后采用贸易引力模型,从加工贸易进口和出口两个角度对贸易顺差的影响因素做了实证研究,引入的东亚经济体EAi虚拟变量,试图从实证的角度证明顺差转移的现象。通过分析,本文得到了以下结论:(1)我国对外贸易顺差来源主要有加工贸易和顺差转移,二者既相互区别又相互联系,但其核心动力都是要素流动;(2)我国加工贸易的进口来源主要集中在东亚,而出口目的地中美国更为突出,与流入我国FDI来源地比较分析,发现东亚经济体通过加工贸易向我国转移了15%~20%的贸易顺差。(3)在一般贸易比较集中的服装和鞋靴部门,东亚经济体向我国转移贸易顺差的现象仍然比较明显,但发生时间要比在加工贸易集中部内的更早,而近些年来该部门内的顺差转移则主要发生在意大利、法国等发达国家。(4)通过对我国贸易顺差结构的分析,发现FDI的流入为我国贡献了70%以上贸易顺差形成,无论加工贸易还是顺差转移,以FDI为代表的国际要素流动是我国巨额贸易顺差形成的关键。(5)在我国这种特殊的贸易顺差结构之下,汇率对于解决我国贸易不平衡的作用就不显著了。实证分析也证实了这一结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