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研究是以槐角中芦丁为原料,采用黑曲霉As3.4309发酵产酶转化芦丁制备槲皮素,并研究槲皮素的抗抑郁活性。本论文主要从槐角中芦丁的分离纯化、黑曲霉As3.4309发酵转化芦丁的条件优化及产物鉴定、转化产物槲皮素的抗抑郁活性这三个方面展开研究。
1)采用乙醇回流法提取槐角中的粗黄酮,得率达到15.9%。通过AB-8型大孔吸附树脂来富集、提取纯化芦丁产物。通过对大孔吸附树脂的吸附和洗脱条件进行优化,可以得到纯度较高的芦丁结晶。确定的最佳工艺条件为:自然pH,吸附流速为0.5 mL/min,上柱液浓度为375 mg/L,洗脱液为乙醇.水体系70%(体积比),洗脱速度为10 mL/min。
2)将自制芦丁纯品应用于黑曲霉As3.4309发酵转化实验。首先对黑曲霉As3.4309发酵产B-葡萄糖苷酶和芦丁a-鼠李糖苷酶的发酵条件进行优化。实验结果为:碳源(3%稻草粉+2%麸皮)、氮源(0.5%硫酸铵+0.5%蛋白胨)、pH7,0接种量为10%、Mandels氏营养盐液30 mL,转速180 r/min,30℃发酵。通过优化以后,发酵液中B-葡萄糖苷酶酶活由最初的11.53 U/mL提高到26.82U/mL;芦丁.a.鼠李糖苷酶酶活由1.12 U/mL提高到1.69 U/mL。在最优产酶条件下对芦丁进行转化,得到2种新的化合物。经过Sephadex-G10凝胶层析,主要产物纯度达到95.53%。经过核磁共振检测其结构可以断定主要产物为槲皮素。
3)通过建立PCI2神经细胞的皮质酮损伤模型模拟神经元损伤状态,考察了槲皮素的抗抑郁活性。实验结果表明:槲皮素对PCI2神经细胞的半数中毒浓度TCs0为23.58umol·L-1。在最大无毒浓度16 umol.l-1内,槲皮素对高浓度皮质酮损伤PCI2细胞有很明显的保护作用,最小有效浓度为0.125 umo1·L-1。
4)采用经典的评价抗抑郁活性的小鼠游泳和悬尾实验,在体内进一步研究了槲皮素的抗抑郁活性。可以看出槐角槲皮素能显著缩短小鼠的绝望不动时间,表现显的抗抑郁活性。对小鼠的抗抑郁作用的最小剂量为2 mg/kg。保、经济、可行的方法。转化产物槲皮素有一定的抗抑郁功能,为开发新型无毒高效的天然抗抑郁剂提供了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