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燃机排气余热大温差梯级回收二级朗肯循环系统研究

来源 :天津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ele512659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通过对内燃机的能量分配分析发现,内燃机运行时由发动机冷却水和排气带走的热量约占燃料燃烧释放总热量的60-70%,因此有效回收这部分热量具有重要意义。目前有机朗肯循环是一种效率较高的余热回收方式,因此,采用有机朗肯循环来回收发动机高温排气的余热,在内燃机余热回收领域具有十分广泛的应用前景。内燃机排气具有温度高、可回收部分的温差范围很大(大约500~120℃)的特点。采用传统的有机朗肯循环回收发动机高温排气的大温差余热存在有机工质分解、余热回收不充分的问题,基于此,本文设计了一个二级有机朗肯循环系统。此系统包括一个高温循环和一个低温循环:高温循环采用高分解温度的工质来回收排气的高温段余热,避免了有机工质分解,保证了系统的安全性;低温循环采用热力学性能较好的常规有机工质来依次回收发动机冷却水、高温循环的工质乏气和排气的低温段余热,使各部分余热得到了充分的回收。本文以某直列6缸4冲程发动机为研究对象,基于热力学第一、二定律建立了此二级系统的仿真模型并对此系统进行了计算分析。为了验证模型的准确性,本文将此二级系统的热力学模型与前人的工作进行了详细的比较和分析,结果表明,此系统的热力学模型具有较高的准确性。在初步建立的系统化模型基础上对系统进行了循环方式、系统结构和循环工质三个方面的优化,得到最佳系统方案。通过研究发现,当高温循环采用toluene(甲苯)为工质,低温循环采用R143a为工质,两级循环均采用跨临界循环,且系统为高低温循环均带有回热器的二级系统时,性能最优。此系统的净输出功为42.71kW,热效率为12.84%,火用效率为46.69%,对发动机冷却水和排气的余热均已利用完全。对系统操作参数的分析发现,当高温循环冷凝温度越低、高低温循环回热温升越大时,系统的性能越好。而高温循环涡轮机进口温度对不同工质和不同循环的影响不同。在亚临界循环中,对于水工质,高温循环涡轮机进口温度越高,系统性能越好;而对干工质,高温循环涡轮机进口温度越接近工质蒸发的饱和气点温度,系统性能越好。在超临界循环中,高温循环涡轮机进口温度越接近工质的临界点温度,系统性能越好。本文建立了内燃机高温排气余热回收的二级朗肯循环系统,并进行了性能分析和系统优化,为今后高温排气余热回收系统的研究提供了指导。研究表明,采用该联合循环回收利用内燃机高温排气余热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方法。
其他文献
目前国内漆包机烘炉的设计和漆包线的生产主要依据经验,缺乏理论指导,漆包机烘炉在生产中存在诸如热量分配不合理、炉膛温度均匀性不好等问题,漆包线的生产能耗较高,质量不稳定。本文以RXHW3600型催化燃烧热风循环漆包机烘炉为研究对象,针对该类型漆包机烘炉在生产过程中存在的温度均匀性问题进行了系统研究,并对其风道结构进行了优化,主要研究内容及结论有:(1)对漆包机烘炉系统进行了热平衡分析,结果显示:油漆
通过对机械搅拌式浮选机和喷射式浮选机结构的分析,提出了一种新型浮选机——有压矿浆冲击式浮选机,其工作方式是以有压源冲击叶片取代了机械搅拌式浮选机的电动机驱动叶轮旋
活塞是发动机的关键零件之一,工作中受到周期性变化的燃气压力、往复惯性力、侧向压力、销座支反力和摩擦力等机械载荷的作用;同时活塞顶部温度较高且分布不均匀,存在很大的热应
随着微型推进器、微型传感技术、微电子机械及微加工技术的逐渐发展,毫瓦到瓦级动力源的要求越来越高。传统的充电式电源受限于能量密度和充电时间,并不是最佳的选择,基于燃烧的微型燃烧系统具有体积小、能量密度高、持续时间长以及补充燃料方便快捷等优势,逐渐受到人们的关注。随着尺度减小,燃烧器面积/体积比急剧增大,燃烧稳定性和燃烧效率随之发生变化;探究催化燃烧的尺度效应对微尺度能源系统的影响成为微尺度能源系统的
为了应对能源危机和环境污染,化学回热循环作为燃气轮机的一种改进形式得到越来越广泛的研究。化学回热循环采用化学反应吸收燃气轮机的高温余热并且改造燃料成分,提高循环热效
板式蒸发换热器利用降膜蒸发原理强化传热,相比传统换热器具有传热效率高、流通面积大、结构紧凑、占地面积小等优点,在石油、化工、能源等能耗、水耗较大的行业中有着广阔的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