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刺对缺氧新生鼠脑NeuroD表达的影响

来源 :福建医科大学 | 被引量 : 1次 | 上传用户:ben34940848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建立新生鼠脑缺氧模型,模拟临床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HIE),通过对模型鼠电针刺激处理后,研究针刺对缺氧新生鼠脑中神经源性分化因子(NeuroD)表达及细胞增殖的影响,为针刺治疗HIE疾病提供实验依据。【方法】1.按照Grojean的方法:将出生10-24h内SD新生大鼠置于100%氮气的无氧环境中,建立HIE模型,并对所做的动物模型进行评价。2.将动物随机分为三组:对照组、缺氧组、缺氧+电针刺组,电针组采用临床所用电子治疗仪器,选取大鼠相应的穴位,每天持续30min,连续针刺10d后,通过RT-PCR、western blot及免疫荧光法检测NeuroD,免疫荧光法检测5-溴脱氧尿嘧啶核苷(BrdU)表达的变化。【结果】1.缺氧过程中新生大鼠均出现神经异常的表现,如:躁动、意识障碍,并伴有全身紫绀,大脑皮质HE染色可见缺氧组鼠脑神经细胞损伤。2.免疫荧光示:神经干细胞聚集区大脑皮质、海马、SVZ等部位有NeuroD的表达。RT-PCR结果示:针刺组NeuroD mRNA表达量高于均正常组和缺氧组(P<0.01)。Western blot结果示:针刺组NeuroD/β-actin平均光密度均高于正常组和缺氧组(P<0.01)。针刺组NeuroD蛋白平均荧光强度均高于正常组和缺氧组(P<0.01);针刺组SVZ、DG部位BrdU表达量均高于缺氧组和对照组(P<0.01)。【结论】电针刺激能使鼠脑神经干细胞聚集区的大脑皮质、海马、SVZ等部NeuroD表达量增高,并可诱导细胞增殖,可能参与受损神经组织修复和功能重建。
其他文献
目的观察老年维持性血液透析(MHD)患者血清胱抑素C水平变化,并分析其与颈动脉斑块稳定性的关系。方法选取80例老年MHD患者纳入病例组,30例建康体检者为对照组。采用自动生化
目的研究在促卵泡生成素(FSH)、促黄体生成素(LH)和胰岛素(INS)刺激作用下多囊卵巢综合症(PCOS)病人与正常卵巢的颗粒细胞甾体激素产生的异同。方法对18例月经周期正常妇女卵泡期的33个卵泡和8例PCOS的100个卵
目的比较4种皮肤消毒剂的使用效果及时间,探讨更方便临床使用且效果更好的消毒剂。方法将4种皮肤消毒剂分成3组,碘酒、乙醇为一组,碘伏、安尔碘各为一组;受试组不知使用的目
目的 了解综合性医院传染病发病及流行的特点 ,探讨减少医院门诊交叉感染的措施。方法 对我院近两年接诊的 2 36例传染病病因和特点进行调查分析。结果  2 36例传染病中细
研究目的:工竹元旦加错的著作《工竹札记》是藏医临床的重要书籍之一。本书自从康区问世以来,逐渐在整个藏区广泛传播,供藏医学者研究、学习和使用。该书以四部医典的密诀续为主
目的探讨脂联素(ADPN)、血肌酐(Scr)、血清胱抑素(Cys)-C水平与维持血液透析(MHD)患者心血管事件的关系。方法血液净化中心185例MHD患者分别于治疗前及治疗期间每3个月检测患
目的:观察脑府逐瘀汤佐治急性重型颅脑损伤脑府积瘀证的临床疗效,探讨脑府逐瘀汤对重型颅脑损伤急性期的脑保护和治疗作用。方法:62例重型颅脑损伤急性期脑府积瘀证的住院病人(
在社会经济发展和网络文化盛行的各种思潮冲击下 ,我国传统的思想观念和文学形态发生着剧烈的变化。从 2 0世纪 90年代后期开始的“文学新生代”文学现象 ,在日趋凸显个人化
目的:观察电针和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one marrow mesenchymal stem cells, BMSCs)移植联合应用对脑出血(intracerebral hemorrhage, ICH)病灶及周围微环境的影响,探讨神经元修
<正>法律能否被一以贯之地适用所有案件,以至于类似案件得到类似的处理,是衡量一个国家法治水平的标准之一。以此标准看,中国还不算是一个完全的法治国家。因为当事人的身份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