降雨条件下非饱和土壤水下渗过程的试验研究与数值模拟

来源 :三峡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BluePengui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降雨入渗是自然界水循环的重要环节,实质是地面土壤将雨水进行分配的过程,一部分补充土壤水分和地下水,而未渗入地下的雨水则以径流的的形式汇入河道流出。自然界中的土壤大多为非饱和土壤,非饱和土壤在降雨入渗过程中起到非常重要作用。进行非饱和土壤降雨入渗过程的水分运动规律研究对于降雨引起的浅层滑坡预测、农业灌溉规划设计、保护和改良土壤、水资源评价、水土保持等科研方向有着很强的理论和实际意义。  本研究主要内容包括:⑴制作了室内一维降雨入渗实验土柱模型,控制降雨条件进行一维入工降雨入渗试验,获得实验非饱和土壤含水量及其基质势实时变化数据观测湿润峰推进过程,推求土水特征曲线。⑵基于实验室内一维降雨入渗试验数据,分析了土柱干密度、初始含水量和土类性质对非饱和土壤入渗率的影响,拟合出入渗稳定后的渗透系数与初始体积含水量的经验公式,以及入渗稳定后的渗透系数与气相饱和度的经验公式。⑶利用物理模型法来推求土壤的基质吸力和体积含水量,通过土壤颗分试验得到土壤的基质势和体积含水量,通过MATLAB计算软件最优化工具箱里非线性拟合函数lsqcurvefit拟合van-Genuchten模型的参数,得到相同同条件下初始含水量和干密度土壤的van-Genuchten模型参数。⑷利用HYDRUS-1D建立降雨入渗模型,通过模拟数据对比实验土柱模型实测数据的拟合度,验证数值模型是有效的。
其他文献
近年来,随着人口和经济的增长,全球性环境的恶化和水资源的短缺日趋严重,与人类生存密切相关的干旱问题显得益发突出,干旱问题的研究引起了人们的广泛认识,成为学者们迫切需
水电工程的建设是一项投资规模大、建设周期长、涉及多专业的系统工程。施工过程即是将设计图纸进行物化的过程。对于水电建筑工程,在工程施工这阶段,消耗人力、物力、财力最多,受社会政治、经济、管理、技术等条件制约最大,受自然地形、地质、水文、气象条件影响最广,矛盾最为错综复杂。因此,工程实施时进行全面的施工组织管理及主要施工技术研究,有着十分重大的技术经济意义。白龙江苗家坝水电站混凝土面板堆石坝施工主要包
在水库的建设中,库区的防渗设计是水库设计和施工中重要的研究课题。在库区防渗中,采用土工膜这样一种新型材料,具有其自身的优越性,但也有其自身的缺点。本文从力学的角度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