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朋辈之间的交往是初中生人际关系的主体,朋辈之间的关系对初中生的学习和心理健康的发展有重要影响。在初中开展朋辈心理辅导活动,将为全体学生心理健康的成长提供有利的条件。目前,国内关于朋辈心理辅导的实践探索主要集中在高校,中小学阶段的较少。且在现有研究中,大都停留在对中学朋辈心理辅导可行性的探讨上,很多朋辈心理辅导员未经系统选拔和培训即上岗,这大大降低了朋辈心理辅导的效果。建立朋辈心理辅导员的选拔和培训模式,可以规范中学朋辈心理辅导员队伍的建设,弥补中学专业心理人员的匮乏,使其真正成为中学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力量。同时也丰富了中学心理健康教育的活动模式,为在中学形成同辈之间互帮互助的氛围打下基础。研究基于朋辈心理辅导相关理论,确定了朋辈心理辅导员的选拔标准与程序、培训内容及形式,制定并实施了初中朋辈心理辅导员选拔和培训计划。采用自编问卷、开放式问卷调查及个别访谈的方式,以自愿报名的48名初中生为研究对象,通过问卷测评、内容分析的方法选拔出19名学员(男生4名,女生15名)参加培训,通过问卷前后测配对t检验及开放式问卷调查对培训效果进行检测,探讨了初中寄宿制学校朋辈心理辅导员选拔和培训的模式。结果表明:(1)以年级及辅导问题类型分层分类对学员进行阶段培养,构建的初中生朋辈心理辅导员分层分类的选拔和培训模式对规范中学朋辈心理辅导员队伍有一定的参考价值。(2)初中生朋辈心理辅导自我评定问卷包含心理品质、时间规划、获益能力、技能水平四个维度,该问卷Cronbachα系数为0.873,重测信度为0.545-0.684,信效度良好。(3)朋辈互助行为分析发现在初中实施朋辈心理辅导是可行的,但初中朋辈心理辅导员必须经过一定的选拔和培训才能进入工作。(4)配对t检验结果表明,在人员要求和辅导作用上前后测存在显著性差异,在内涵理解、辅导原则和总分上存在非常显著性差异,说明培训效果显著。开放性问卷调查结果也显示大多数学员对培训内容和形式感到满意,并从培训中获得了自我成长,也说明了培训的有效性。(5)初中生朋辈心理辅导员作业完成质量与培训获益能力正相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