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国奶牛养殖业在畜牧业中占据首要地位,且其发展水平代表畜牧业的发展水平。目前中国奶牛养殖布局比较分散,每个省都有奶牛养殖,但省际间的奶牛存栏数量相差较大,例如2017年内蒙古奶牛存栏量为235.8万头,而海南仅为0.1万头。再加之省际间的自然资源、饲料资源和养殖技术等不同,各省奶牛养殖业发展情况各不相同。而资源、劳动力的流动性和技术的外溢性,势必会引起相邻省之间奶牛养殖生产布局的演变。因此,本文从时间角度研究中国奶牛养殖生产布局的变迁;从空间角度探究中国奶牛养殖生产布局的演变过程和其对奶牛养殖业增长效应。这对促进中国奶牛养殖业发展、加快中国奶牛养殖业从数量型向质量型转型升级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文首先对中国奶牛养殖业的发展现状进行分析。梳理了中国奶牛养殖业的发展历程,从奶牛养殖数量和牛奶产量两方面对奶牛养殖业现状进行分析,基于奶牛养殖布局指数分析中国奶牛养殖生产布局在时间上的演变过程。结果表明:东北和内蒙古产区奶牛存栏量呈下降趋势,华北产区奶牛存栏量具有稳定上升趋势,西部产区奶牛存栏量则表现为缓慢上升的态势,南方产区和大城市周边产区奶牛存栏量则表现出下降趋势;内蒙古、新疆和黑龙江稳居奶牛养殖主产区的主导地位,但优势逐渐减弱,以河南为代表的新兴产区奶牛养殖发展迅速。其次,基于奶牛养殖生产重心模型和空间自相关模型分析方法,分析中国奶牛养殖生产布局在空间上的演变过程和特征。结果表明:奶牛养殖生产重心呈现出先向东南方向移动再向西南方向移动的演变趋势;省际间奶牛存栏量具有全局空间正相关性且相关性不断增强,并已在黑龙江、山西、贵州、广东、海南、云南、广西、河南、陕西、青海、吉林、辽宁和河南出现局部地理集聚现象。然后,基于空间杜宾模型,实证分析中国奶牛养殖生产布局演变对奶牛养殖业的增长效应。结果表明:中国奶牛养殖生产布局的演变对奶牛养殖业具有促进作用,这种促进作用主要来自省际间的间接效应,与直接效应无关;奶牛养殖生产布局演变的增长作用小于奶牛养殖机械投入对奶牛养殖业增长效应,表明奶牛养殖生产布局对促进奶牛养殖业增长还有提高空间;要素投入中,奶牛养殖机械投入对奶牛养殖业增长效应最大,其主要作用路径是省际间的间接效应。最后,基于中国奶牛养殖业增长效应的分析结果,结合中国奶牛养殖生产布局演变的特征,提出促进中国奶牛养殖业发展的对策建议,以加强省际间的交流与合作、资源的综合利用程度和提升奶产品产值,同时有利于中国奶牛养殖业适度规模化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