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技术的形而上学思考

来源 :贵州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ogldfish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技术哲学兴起的时间并不长,哲学史上也没有把技术作为一个独立的范畴来讨论。但哲学对技术一直有某种关注,这种对技术的关注是与存在联系在一起的。文章从2个方面对技术与存在的关系进行了粗浅的研究。从哲学史的角度来说,各个时期对于技术的观点是不同的,但哲学对技术的看法总是以哲学对存在的研究为基础。古希腊哲学时期和中世纪哲学时期,技术是围绕一个整体的合理性来开展的。技术的发展要遵循某种整体合理性,在古希腊是存在,在中世纪是上帝。近代哲学对技术的显著特点是工具主义倾向的技术观:技术不再有外在的要素限制它,它本身的效益性(主要是工具效益性)就是它存在和发展的合理性。现代哲学以来,哲学对技术有了进一步的思考,开始反思技术的本质——虽然这种反思还是在工具主义的层面上展开的。技术的本质仍然未知,但技术不再被简单的认为是一种工具和手段,现代技术被认为是一种独立、超越于人的力量。从哲学本身来说,对技术的研究也总是撇不开哲学对存在的研究。哲学对技术的思考包括了现代技术的特点,技术的定义和形态,技术与存在和价值的关系,以及人如何与现代技术相处这些方面。技术是存在世界向人类展现的一种方式,对技术的研究总是与存在纠缠在一起,对技术的思考也应该从形而上学层面开展。
其他文献
马一浮先生以发明心性,祛习复性为旨,以综贯经术、讲明义理为教,指引国民“复性”,希冀于苍凉乱世贮备读书的种子,实现狼烟中文化的延续,以救人心、学术于水火,拯救生民于不
本文认为中国现代美学,是在与中国传统美学思想、西方美学思想的对话中展开,而其体系又是在美学内部的争论中建立与完善。西方理性的话语方式随着西方现代工业的发展进一步强
自组织原理是20世纪70年代提出的,那正是复杂性问题、非线性科学研究兴起的时期,是一种在科学、经济、社会等诸多领域和层面上具有世界观和方法论意义的理论体系,其所具有的前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