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1943年,温斯顿·丘吉尔在哈佛大学的演讲中发表了自己著名的观点:“未来的帝国将是有头脑的帝国”。大学是知识的圣殿,是研究高深学问的场所,“大学催生重要思想”,大学孕育文明的新因子。20世纪人类社会发展的历史也证明了丘吉尔首相的论断,大学以其独特超拔的品格和追求真理与自由的精神为人类文明的薪火相传,推动人类社会的进步和发展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当今世界,以政治多极化、经济全球化、文化多元化、信息网络化为主要特征的崭新时代已经来临,科学技术日新月异,知识经济方兴未艾,综合国力竞争日趋激烈。而国家之间的竞争主要表现为人才资源的竞争和创建一流大学的竞争。在这样的国际大背景下,教育以其先导性、基础性和战略性的重要作用进入经济和社会活动的中心,使教育处于优先发展、超前发展的战略地位更加凸现。众所周知,一个国家要现代化,教育要率先实现现代化。世界一流大学和高水平研究型大学是教育现代化的重要标志,代表着一个国家科学文化和教育发展的水平。加快建设世界一流大学,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然要求,是提升国家核心竞争力,在国际竞争中占据主动地位的迫切需要。通过科教兴国战略和人才强国战略的实施以及世界一流大学的建设,使高等学校真正成为科学研究和高校技术产业化的一支生力军和重要方面军,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持续不竭的人才资源和动力,为构建和谐社会担当应有的历史责任。如此,大学教育与社会发展的关系,就更具有重大的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 第一章,导论中首先阐明研究的背景、目的及意义;在对国内外有关大学教育与社会发展的理论与实践进行评述的基础上提出研究的方法、思路和创新之处。 第二章,分析研究了大学理念的内涵,并通过对西方大学近千年来大学理念发展历史的剖析,认为大学在人类社会历史发展的不同时期,具有不同的大学理念,展现了不同的时代精神风貌。 第三章,从大学理念与大学教育两者关系的分析入手,认为追求科学和学术是大学的主要目标,大学教育是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的高地,并引领时代精神的方向。 第四章,主要是从大学教育对社会发展的视角,论述大学教育对社会发展的影响作用,认为大学既“不能远离社会”,又必须对社会采取一种“客观的立场”,以及大学教育在信息化社会、知识经济社会中所发挥的重要作用。 第五章,主要是通过知识的涵义、本质、特点以及知识的社会功能的剖析,论述大学知识的特点和价值,认为大学以传播、承续、生产与创造知识为其根本职责,实现为社会发展的贡献率。 第六章,主要阐述大学人文精神价值,知识分子在社会发展中的角色承担。大学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