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直以来,对六朝重要的诗人谢朓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他创作的山水诗上,诚然这种关注是应该的,毕竟谢朓以山水诗称著于世。但是过于集中的关注也容易忽略谢朓创作中的其他方面,比如他的拟乐府诗作。本文试图对谢朓的诗歌作一次整体上的观照。兹将四章内容分列于下: 首章分三节介绍谢朓诗作创作的背景。包括政治气候、民风士情、文坛风尚等。南北朝是中国历史上最为动荡黑暗的时期。南朝百年间更迭五朝,不断重复着武人篡位的血腥故事。谢朓生活的萧齐王朝仅二十四年,却经历了七个帝王,而相继有四个帝王死于非命,其中的阴谋暗算、残酷屠戮也就不难想象了。政治的残酷加速了世族阶层的堕落,他们占据高位,却随波逐流、无所作为,将精力和才智都集中到诗文创作领域。在佛经的盛传和吴声西曲流行的影响下,精英文士们开创了“永明新体诗”。新体诗的流行,带来词藻、声韵、体式、结构章法等一系列诗歌创作上的新变,开启了中国诗史的新篇章。 第二章从时代氛围转到诗人谢朓的个案研究,主要阐述他的生平与思想。第一节论述对谢朓一生产生重大影响的四件事:宋末范晔叛乱、齐明帝夺权、王敬则叛乱、东昏侯乱政。它们基本上建构了谢朓悲剧的一生。第二节主要论述谢朓思想中儒家思想的主导作用。 第三章是本文的重点,即谢朓的诗歌研究。本章分五节从整体上观照谢朓的诗歌创作,分别为:欢快的西邸之音、忧郁的宣城之歌、拟乐府诗创作、山水诗创作、诗歌的艺术特色。前两者从阶段上考察,拟乐府诗、山水诗从题材上论述,内容上可能有交叉之处,但本着不同的切入点,或许能为谢朓的诗歌研究提供新的视角。最后一节为谢朓诗歌的艺术特色,主要从诗人细腻的感知和驾驭语言的能力入手展开论述。 最后一章为接受史,分为谢诗的文本流传和谢诗的文学接受两节。这是最需展述的章节,但限于时间和精力,本文只是重点描述了南朝的何逊、阴铿和唐代的李白、大历诗人对谢朓的接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