煤/生物质基碳材料的可控制备及电化学性能研究

来源 :中国矿业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ajili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严峻的环境问题和能源危机促使全球实施“碳中和”战略,提升传统化石能源的清洁高效利用以及积极开发新能源技术与装备是我国实现“碳中和”与“碳达峰”承诺的两个关键途径。其中,煤炭的新型非燃料化利用以及生物质的高值转化对于减少二氧化碳排放和优化我国能源发展格局至关重要。同时,电化学能源存储技术(如超级电容器)和电化学能源转换技术(如燃料电池和金属空气电池)对可持续能源的发展有重要意义。鉴于此,将煤与生物质废弃物转化为高价值的碳材料以用于超级电容器电极和氧还原反应(ORR)电催化剂便为传统能源利用向新能源利用的过渡架起了“桥梁”。因此,本论文以煤和生物质废弃物的非燃料化利用为导向,经济、高效地制备了高性能的天然材料基超级电容器电极和ORR电催化剂。本论文具体研究内容如下:1.就生物质衍生碳材料的绿色合成方法开展了两个方面的工作:(1)通过无溶剂机械力化学球磨法结合碳酸氢钾活化剂温和活化的绿色方法合成了玉兰花瓣衍生的分级多孔碳(HPC)。所制备的最优HPC材料具有高达2147.9 m~2g–1的比表面积以及丰富的分级孔结构(包含微孔、中孔和大孔)。在6M的KOH溶液中,最优HPC材料作为超级电容器电极,其比电容在0.5 A g–1的电流密度下能达到302.7 F g–1;由两个相同的HPC电极组成的对称式超级电容器表现出良好的循环稳定性,在5000次充放电循环后电容保持率为100%,在12000次循环后电容仍保持90.5%。另外,含有自掺杂氮的HPC材料也具有一定的ORR活性。这种绿色合成方法可以继续扩展以用于其他各类生物质废料向高价值功能性碳材料的转化。(2)通过双钾盐辅助冻干-热解的绿色方法合成了木棉纤维衍生的碳微管(KCMT)。最佳KCMT材料具有良好的一维中空微管形态、大的比表面积(1914.9 m~2g–1)和发达的分级孔结构以及一定的自掺杂氮/氧原子,并且由于熔融钾盐的温和作用而具有极高的产率(55.3%)。最佳KCMT材料表现出优异的超级电容器性能,包括大的质量比电容(380.1 F g–1,6 M KOH)与体积比电容(281.4 F cm–3,6 M KOH),高能量密度(25.0 Wh kg–1,2 M Li2SO4)和良好的循环稳定性。这种熔融盐辅助的绿色合成方法可以扩展到其他天然纤维(如杨絮和棉花纤维)来源的碳微管制备。此外,KCMT可以允许后氮掺杂处理以用作无金属碳基ORR电催化剂。这项研究对于保护与改进自然界生物质的内在结构以获取多功能碳材料具有好的参考价值。2.就煤基碳材料的刻蚀与掺杂策略开展了两个方面的工作:(1)开发了“同步刻蚀/掺杂”和“先孔隙创制再氮原子掺杂”的制备策略,获得的无烟煤基氮掺杂多孔碳(ANPC)分别适用于超级电容器电极和ORR电催化剂。这项研究为“定制”设计面向能量存储和转化的煤基多功能材料提供了平衡杂原子掺杂和孔隙结构的可行策略。(2)开发了一种“先低温封装氮再高温刻蚀”的策略,制备的最优煤基多孔氮掺杂碳(CPNC-5-850)可作为全p H范围ORR电催化剂。好的性能归因于丰富的微/中孔结构、较大的比表面积(1260.0m~2g–1)以及合适的掺杂氮含量(5.01 at%)和构型(吡啶氮占34.35%,石墨氮占22.98%)。这项研究为将储量丰富的煤转化为适合不同类型燃料电池的ORR催化剂提供了简便、有效的合成策略和全面的构效关系分析。3.为了进一步提升煤基碳材料的ORR电催化性能,尝试利用不同杂原子掺杂的协同机制开展研究。这项研究借助于次序合成技术,精确地实现了氮、磷原子的“分步嵌入”,制备了两类煤基氮磷共掺杂、富缺陷分级多孔碳电催化剂。通过先氮掺杂再磷嵌入步骤获得的样品(N4P4C-900)性能最佳:在KOH、H2SO4和磷酸盐缓冲电解液(PBS,p H=7.0)中的半波电位分别为0.85、0.65和0.67 V vs.RHE,极限电流密度分别为6.36、6.48和7.12 m A cm-2。N4P4C-900表现出良好的循环稳定性和小分子(SO32–/NO2–物种)耐受性,能够较好地应用于锌空气电池。根据物理表征和密度泛函理论(DFT)计算,证实了石墨氮和磷能够协同促进OOH*的形成以实现最佳的ORR活性。这项研究不仅展示了利用不同杂原子掺杂的协同机制以提升煤基碳材料的电催化活性,而且阐明了次序合成过程中煤基材料的演化规律。4.对于ORR电催化剂的设计,在精确控制杂原子掺杂构型和构建与之相适应的质量/电荷传输系统方面仍然面临挑战。这项研究发展了掺杂/刻蚀耦合的合成技术,通过几何/电子结构协同优化机制,制备了无烟煤基氮硼共掺杂、富界面分级多孔碳(NBC12)可作为全p H范围ORR催化剂。结果显示,NBC12具有高含量、特定的吡啶氮和BC2O物种以及增强的质量/电荷传输。氧程序升温脱附(O2-TPD)测试、接触角测试、电化学阻抗谱(EIS)测试以及紫外光电子能谱(UPS)测试表明了催化界面处高效的物质传输和电子转移,DFT计算揭示了缺陷附近吡啶氮和BC2O物种的协同效应有助于改善OOH*中间体的吸附能。面向通用化制备,证实了掺杂/刻蚀耦合的合成技术对于将各种煤转化为氮硼掺杂碳催化剂是普遍有效的。这项研究在煤基碳中创制了位点精确的活性物种和良好的质量/电荷传输系统,并展示了几何/电子结构协同机制适用于不同煤种的通用合成价值。本论文包含121幅图,29个表和215篇参考文献。
其他文献
为保证高铁安全运营,以京沈客运专线承德南站大里程端线路右侧DK187+000.00~DK187+315.00段边坡为例,分析了边坡稳定性,进而对比分析了边坡稳定防护方案,并对边坡变形进行了监测。结果表明,支挡结构边坡在天然工况下,产生小规模局部溜滑,位于距坡顶陡壁10 m附近,厚度为2~3 m,滑塌体主要堆积于坡体中部,坡度33°时趋于稳定;在降雨+地震工况下,边坡上部塌滑在距坡顶20 m附近,最
城市道路高边坡开挖对周边区域影响大,防护设计方案应合理设计。依托沿山大道工程,对道路范围内高边坡的四种防护比选方案进行稳定性分析,同时结合数值模拟结果,对失稳滑动面特征进行评价,并多方面进行比选及优化设计。结果表明:开挖临空面减小能显著增大边坡安全稳定系数,边坡防护结构能有效发挥支护作用,从多方面综合考虑采用5 m仰斜式挡墙加1∶0.75放坡方案最优,且从城市道路景观效果考虑,需对防护方案进行优化
回顾针灸对脓毒症的治疗作用,总结针灸治疗脓毒症的作用机制,探讨针灸通过胆碱能抗炎通路治疗脓毒症的作用途径。针灸可能是通过激活胆碱能抗炎通路对脓毒症发挥局部和全身抗炎效应。脓毒症属于急危重症,可出现多脏器损伤,针灸如何通过胆碱能抗炎通路治疗脓毒症不同脏器损伤,其治疗作用是否依赖于穴位的选择、刺激的方式等,均将是针灸基础向临床转化的研究方向,亦为中医药治疗急危重症提供佐证。
农业大数据与信息化基础设施是发展现代农业的重要基础、建设智慧农业的根本前提,起着桥梁和基石的重要作用。本文基于农业农村大数据发展的需求,系统分析了昌吉州农业大数据与信息化基础设施的发展现状、存在的问题,提出了昌吉州农业农村大数据平台与农业信息化基础设施的战略目标和发展思路,绘制了未来发展的技术路线图。
为了充分提取脑电信号多频带的时频信息和保留导联空间分布的位置信息,提出了一种基于集成胶囊网络的情绪识别模型。对预处理过的脑电信号进行小波包特征提取,并将Theta、Alpha、Beta、Gamma四个频带的小波系数能量值填充于根据导联空间分布映射的稀疏矩阵中,拼接构成多频带特征矩阵,通过胶囊网络对特征数据进行训练,对不同频带的胶囊网络构建集成学习模型。实验结果表明,Gamma频带比低频带对情绪识别
林草间作是当前提高林地质量和促进林地经济发展的一种新型生产模式。试验通过在幼龄大扁杏林下间作紫花苜蓿,研究对提高土壤质量、牧草产量及品质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间作后林地土壤的理化性状有显著提高;4月中旬至5月中旬,在林下播种紫花苜蓿,其越冬率较高;紫花苜蓿条播较撒播方式,其干草产量提高以及养分含量较高。
油气田安全生产管理过程中,难度最大并且最关键的环节之一是对各单位承包商的安全生产管理。在传统管理模式下,油气田生产单位的承包商存在单位数量多、人员流动性大、技术能力参差不齐、操作人员安全意识淡薄等问题,使得施工安全风险越来越大,因此,为落实国家“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安全方针,促进油气田行业高质量发展,油气田生产企业应充分认识承包商管理及现场作业监督方面存在的短板和薄弱环节,强化主体责任
数字经济发展促进我国产业结构的转型升级,不同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差异性具有多种影响因素,为此本文针对数字经济影响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因素展开研究,阐述数字经济影响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的理论机制,构建评价指标体系并选取评价指标,明确各影响因素,测定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水平;通过测度模型设定,获取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指数。在实证分析结果中,东部区域的经济高质量发展指数较高,创新高质量和开放高质量是影响区域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