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自20世纪以来,李商隐研究一直是学界关注的热点,但以往研究并未对李商隐七律表现出足够的关注。故本文将李商隐七律作为独立的研究对象,试图在以下三个方面能有所贡献:第一、在唐代七律发展史中考察李商隐七律的地位;第二、在晚唐时代背景中去诠释李商隐的七律作品;第三、探讨李商隐七律独特艺术风格的形成原因。本文在绪论部分简要介绍了对李商隐七律的相关研究状况,并阐述了本文的研究思路和行文结构。正文部分则分为三章。第一章研究李商隐以前唐代七律的发展概况。文中首先对七律的文体特征作了客观描述,即:虽难而穷近体之妙。本文认同“七律定型于初唐宫廷”的观点,认为盛唐七律创作的冷落及盛唐古风式七律的繁荣,主要在于盛唐诗人表现出游走于“古”、“律”之间的无意为七律的态度。而杜甫处盛唐之际,却自觉地以锻炼经营之力创作七律,从而能走出盛唐,得以穷七律之变。其晚年夔州七律,也成为后世难以追及的典范。此后,从大历诗人至中唐诗坛,七律创作大致不出题赠酬答、登临怀古二端。而以白居易为中心,包括元稹、刘禹锡、令狐楚、杨巨源、张籍等在内的七律题赠酬答,又使七律渐入流易一途。第二章研究晚唐时代背景对李商隐七律的影响。动荡的政局与李商隐以七律写时事的尝试,赋予李商隐论政七律“褒贬隐约”的特色。晚唐狎妓宴游风气的兴盛使李商隐七律颇涉艳笔,但其与宴游之风的“疏离”态度,又使其艳笔之中能不失格调。并且,从中唐以来高度肯定自我意识的思想风尚,又使李商隐能博采兼收而自铸伟词。第三章重在讨论李商隐七律的艺术特质。李商隐七律在多方面表现出取法杜甫的自觉,却也有所发展,体现出“自成一家”的风格特色来。并且,“才、命、不遇”主题也成为李商隐七律中最具个性特征的地方。在晚唐七律“刻意求拗”的背景下,李商隐却以守七律法度之正为创作目标,但并不排斥“拗篇”、“拗句”,甚至还在仄韵七律中表现出结合内容与形式的自觉努力。至于“无题”七律,则因其艺术上的精雕细琢与思想上的丰富内涵,成为李商隐七律中最辉煌灿烂却又不可复制的存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