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中市特色园林城市的规划与实践研究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uffyzero8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和实力的不断提升,生态环境建设已经引起了各级政府的高度重视。继上世纪80年代“花园城市”、“森林城市”等城市生态建设新概念之后,国家园林城市工程建设已在全国范围内开花结果。然而,园林城市的建设缺乏城市个体的区域特色、绿地系统稳定性、景观与区域环境的和谐度等方面的明确要求。“特色园林城市”将成为城市生态景观建设的新趋势,对其进行的理论研究和实践分析具有重要的理论及现实意义。本研究的目的是在综合国内外园林城市规划建设的理论研究与实践经验的基础上,总结特色园林城市建设的基本条件、理论体系和建设策略。通过对汉中市区域背景等基本现状的分析,来探讨汉中市在建设特色园林城市过程中的全面规划构想,并且分析其在建设过程中如何从建筑、道路、公园广场、滨水环境、居住区等不同角度进行营建,从理论、技术及实践等不同层面探讨特色园林城市规划与建设的相关问题,得到以下结论:1.界定了特色园林城市的概念,特色园林城市的建设是基于园林城市的绿化建设以及生态园林城市的生态建设,不仅要达到国家相关的规范指标,构建城市完善的绿地系统之外,还要在建设过程中体现出城市景观的生态性、可持续性和特色性。2.从景观格局上讲,汉中市形成以汉江为轴的水、堤、路、林、园、建筑为一体的城市景观,并在此基础上体现城乡交融的山水田园景观格局;从植物特色上讲,汉中市将植物景观定位于亚热带区域的多样化植物景观,常绿阔叶树种和古树名木塑造了城市特色的景观外貌;从文化特色上讲,汉中市的城市文化定位于以汉文化为底蕴,三国文化为亮点,汉水文化为润色,楚文化和宋文化为补充的西部汉城。3.从理论层面研究得知,汉中市景观规划应遵循“山佑水丰、生态温润、田园璞臻的天汉之城”的理念,致力于塑造“秦岭北望,巴山南依,汉水贯通,绿核辐射,田园围城,绿带穿梭,文脉悠久,遗迹散布”的城市景观风貌,按照“一轴(天汉大道)两带(汉江滨水景观带、天汉大道景观带)两环(老城区景观生态圈、城市外围景观防护圈)多廊(多条交通绿廊、水系绿廊)”的规划构想对汉中市进行建设。4.从技术层面研究得知,汉中市城市形态定位于功能多样、分区合理的错落有致形态;城市界面以渗透性界面为主体,韵律性界面和高连续性界面为辅助;城市向北展示错落有致的现代城市形象,向南展示巴山汉水为基底的宜居城市形象,向西刻画了城市商业区域高楼并起的繁华景象,向东则展现了教育、行政、居住、商业多位一体的和谐城市景象。城市规划实践还要分别从建筑景观(风格、色彩、高度、节点等)、道路景观(类型、断面形式、行道树、公共配套设施等)、滨水景观(类型、界面形式、驳岸形式等)、公园绿地景观(设计理念、地理分布、配套设施等)、居住区景观(类型、人性化设计等)五方面进行探讨。
其他文献
自上世纪70年代开始,语码转换作为一种交际策略,已有诸多语言学家对其进行过研究,作为其研究的几种理论基础均略显不足。而在上世纪80年代由维索尔伦提出的言语顺应论则把人类使
目的 从现阶段医疗卫生角度出发,评价四川地区贝伐珠单抗联合紫杉醇治疗转移性乳腺癌的成本效果优势。方法:根据E2100临床试验数据,结合四川地区医疗费用水平,采用成本效果分
高职院校绩效工资分配是事业单位工资分配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建立合理的绩效工资分配方案对于促进高职教育的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本文揭示了高职院校绩效工资改革实施中存
某煤化工废水零排放系统受高浓度氨氮废水的冲击,出水氨氮高达65~92 mg/L,导致水系统发生氨氮富集故障。通过改造工艺流程降低污水站处理负荷;取消SBR闲置步续;调整脱氨氮阶
安徽东溪金矿床位于桐柏-大别造山带北淮阳构造带的中生代晓天火山盆地中,是桐柏-大别成矿带具有代表性的浅成低温热液金矿床。金矿体以含金方解石脉和方解石-石英脉形式产出
引导幼儿欣赏美术作品应注意以下方面:营造浓厚的艺术氛围,为幼儿提供审美感受的机会;欣赏内容的选择要贴近幼儿的兴趣点;不同的美术作品,辅助欣赏的切入点不同;支持幼儿用自
景观公共艺术,概括的来讲,就是用艺术的手法来建设我们的城市环境,并以此凸显城市文化品味与风格特色。在设计的过程中,景观公共艺术与城市中的街道建筑、公共空间、公共设施
我国是一个气象灾害多发的国家,其中台风是发生较频繁影响较大的一类,给我国沿海地区的人民生命财产安全造成巨大的损失。浙江省地处我国东部沿海,是受到台风影响非常大的省
蒜头果,也叫山桐果,是野生木本油料植物,属铁青科常绿乔木,高10米以上,主干形直,树形美观,皮浅褐色,小枝色较深,叶翠且绿,是一种很理想的风景树种。蒜头果种籽从萌芽到开花
地质灾害频发致使人类生命和财产都遭受了严重的损失,地质灾害研究能够帮助人类了解地质灾害发生、发展规律,由此制定出适合的地质灾害防治措施,减轻或消除人类的受灾程度。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