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前,行政、执法、公安等领域的案件处理具有很强的灵活性、多变性、协同性和敏捷性等特性,随时需要根据案件的线索和处理进展,方便、灵活、快捷地进行处理过程的变更和调整,动态创建任务,并能复用已有的办案过程知识。工作流是业务过程的部分或整体在计算机应用环境下的自动化表达方式,能有效支持案件处理的协同和跟踪,但是,行政、执法、公安等领域的案件协同处理过程向现有的工作流技术提出了新的挑战:如何能针对案件的进展和突发事件进行动态适应变化?如何能复用已有的办案经验快速地进行静态和动态的过程建模?如何既有统一的过程规划和要求,又能适合各地的个性化要求?面对这些挑战,本文在分析了当前工作流技术不足的基础上,研究提出了一种基于过程构件组合的过程动态适应技术和方法,并基于该技术开发了一个刑事案件协同处理系统。具体工作包括:1.分析了行政、执法、公安等领域的案件处理的特点,并针对这些特点研究提出了基于过程构件组合的过程动态适应技术框架,该框架可以在过程模型级别上支持过程动态适应,通过过程框架和过程构件两种复用方式支持过程的静态建模和动态变化。2.定义了过程构件组合的各种类型和需要满足的约束,研究了抽象活动及过程构件的描述方式,提出了构件匹配度计算方法,支持过程动态变化时快捷的构件推荐。3.设计了基于轨迹重现的过程实例动态适应技术,以树状的方式记录过程的执行轨迹,实现了过程实例的部分迁移。4.基于上述关键技术,设计了刑事案件办案过程中抽象活动和过程构件的刻面描述方式,开发了公安领域的刑事案件协同处理系统,并通过应用场景和实验验证了基于过程构件的动态适应方法的有效性。和相关工作相比,本文的研究成果更适合案件协同处理领域,它具有以下优点:通过抽象活动和过程构件组合的延迟绑定,更好地支持紧密协同过程的快速动态适应;采用过程模型级的动态适应技术更接近于设计层面,变化粒度适中;从过程框架和过程构件两个级别上显式支持过程复用,在保证过程的规范性的同时能够提供了个性化定制能力;基于轨迹重现技术实现了灵活的过程实例部分迁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