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豆疫霉生物学性状在单游动孢子后代的遗传研究

来源 :安徽农业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t92021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大豆疫霉对大豆的生产危害极大,目前仍被列为我国的进境植物检疫对象。随着全球化发展的进程,各国均对外开放,进出口产品也越来越多,关于农产品的进出口更是数不胜数,大豆进口数量每年都在增长。这也说明国外大豆疫霉传入我国可能性越来越高。目前,安徽省沿淮和淮北地区的大豆疫病的发生比较普遍。除了用农药治理,最好的便是种植抗病品种,利用植株抗病性控制大豆疫病,然而随着大豆疫霉新的毒力类型增长越来越快,这在一定程度上使得抗病品种特别容易丧失。为了探讨大豆疫霉毒性遗传规律及新的毒力类型产生机制,进而为大豆抗病育种和抗病品种的合理布局提供必要依据,本学位论文对安徽省部分地区的大豆疫霉菌株的毒性及菌落形态、生长速率等其他生物学特性在其无性后代的遗传进行了研究,主要结果如下:1.以菌株HY12和MC48为亲本分别建立其单游动孢子第一代和第二代菌株群体,第一代共分离63个单孢菌株,第二代共20个单孢株,分别接种到14个含有单抗基因的鉴别寄主上。结果表明,大豆疫霉的毒性在单游动孢子后代的遗传不稳定,其致病型的遗传也是如此。2.从亲本分离出来的单游动孢子后代,通过测量它们的菌丝生长速率和观察菌落形态。结果发现,无论是第一代还是第二代,它们的菌落形态基本相同,都呈现近似圆形,菌落白色,气生菌丝呈现棉絮状,比较多,菌落边缘光滑,很整齐,质地比较光滑,菌丝生长速率和亲本无显著性差异。这表明它们之间基本没有差异,可稳定遗传。3.分别用菌株HY12和MC48的单游动孢子第一代和第二代菌株,分别接种合丰35与合丰47两个大豆品种叶片,结果表明,大豆疫霉对大豆的致病力在无性后代遗传不稳定,与亲本相比较,后代菌株的致病力有的变强,有的变弱。
其他文献
Nd-Fe-B型永磁材料拥有创记录的高矫顽力、高剩磁和高磁能积,故被称为“磁王”。近年来,由于其优良的性能,在功能材料方面得到了广泛地应用。本文尝试在Nd-Fe-B合金中添加Aln
中性粒细胞胞外陷阱(neutrophil extracellular traps,NETs)或NETosis是在感染或炎症应答期,活化的中性粒细胞向胞外释放自身染色质DNA和组蛋白,从而形成的网状支架,是参与癌栓形成及其介导的肿瘤血行转移的关键环节之一。近年来研究发现,烟酰胺腺嗓呤二核苷酸磷酸氧化酶(nicotinamide adenine dinucleotide phosphate oxida
为了制备适于做接头耐磨带的涂层材料,本文利用大气等离子喷涂工艺制备了Ni/Al涂层、FeAl涂层和NiCrBSi涂层,研究了涂层截面的组织形貌。通过大气等离子喷涂原位感应重熔工艺
大型铸件组织缺陷的预防及控制仍然是当前材料成型过程中的难点,要想真正解决铸件组织缺陷,必须深入理解不同工艺下铸件微观组织的形成过程和宏观场传输现象,这一问题一直是
目前我国能源行业发展存在着较多的问题,如传统的能源逐步在减少、环境恶化、生态破坏,长期使用集中式发电方式引发了严重的环境污染与资源浪费等问题,所以电力工业需要不断
纳米、微米尺度的表面结构优化可以有效改善材料表面性能。微纳结构功能表面研究是表面工程领域的热点方向。其中,固体材料表面光学和润湿特性的改进一直是表面工程领域的重
近些年来,为适应水深浪大、地基软弱的建造环境,港口工程将朝着透空式结构、消浪式结构等新型结构方向发展。但由于大部分波浪力集中于透空式防波堤的下部结构,在长时间恶劣
随着全国范围内大气环境治理工作的不断开展,车用焊接绝热气瓶作为新能源汽车的核心部件使用也越来越广泛,为保证气瓶安全使用和车辆安全运行,迫切需要研究出一套切实可行的
近年来,在我国黄河故道地区梨树上发生了一种严重的病害,具体表现在叶片黄化、叶缘焦枯、整株落叶、植株枯死等现象,最初被当作缺素症矫治未见效果,致使有的梨园发病植株死亡
马铃薯(Solanum tuberosum L.)是重要的粮食兼菜用型作物,是目前发展前景较好的高产作物之一。马铃薯生长初期在弱光胁迫下易使植物植株产生生育障碍,不仅会抑制光合作用,还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