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顺应论认为语言使用的过程是在有意识的程度下为顺应交际需要而不断做出选择的过程。翻译作为一种跨文化交际活动,是语言使用的一种特殊形式,是一个译者根据翻译的目的和需要不断进行选择的过程,因此也应该从顺应论的角度去研究。本文运用顺应论,从语言顺应和非语言顺应来探讨《阿Q正传》英译本的翻译问题。本文以《阿Q正传》译本及译者不同的翻译背景作为研究对象,然后结合译本的翻译顺应现象,阐释顺应论的四个分析维度(语境关系顺应、结构顺应、动态顺应和顺应的意识程度),再对顺应论与翻译文本之间的关系及表现进行初步的探讨。通过在翻译中的语料和顺应论相结合的运用,分析论证了选择与顺应在翻译过程中的重要性、必要性和技巧性。通过语言和非语言两个方面的翻译对比给出顺应论的解释,力图找出译者们不同的顺应策略及其顺应倾向。其中语言层面主要表现为词汇、句法、语义和文体特征方面,非语言层面主要表现为物理世界、心理世界和社会世界方面。通过分析列举出影响译者顺应倾向的主要因素(文化差异、社会意识和翻译意识差异),并做出详细的分析。最后根据译者受不同顺应倾向的影响会产生缺译、错译、误译等现象对翻译技巧提出建议,如加注、语境扩展、释义等。全文主要讨论了顺应论在翻译中的运用,显示了其合理性和可操作性并同时揭示了其对文学作品翻译的重要意义。为译者翻译中不同翻译方法和策略的使用提供了解释,为文学作品翻译研究提供了一种新的思路,使翻译研究迈向更广阔的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