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采用兔眼动脉内插管注射透明质酸酶治疗透明质酸致视网膜动脉阻塞的可行性研究

来源 :汕头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971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第一部分:经超选择性兔眼动脉介入建立透明质酸致视网膜动脉阻塞模型
  目的:采用Seldinger技术,经微导管超选择性眼动脉注射透明质酸,以构建透明质酸致视网膜动脉阻塞模型。
  方法:于兔子股动脉处利用4F动脉鞘组进行穿刺,将HeartrailII导引导
  管、微导管与导丝连接后沿血管鞘进入动脉系统,在导丝引导下将导管超选择性至眼内/外动脉起始处,注射混合稀释的透明质酸,再次进行超选择性减影检查,确认动脉栓塞,结束手术,观察兔子眼部情况。
  结果:术前眼前节、眼底、光反射、角膜反射双眼均正常对称,肉眼见眼部外观无异常,术眼与对侧眼相比较苍白,瞳孔散大,对光反射消失,角膜反射减弱或消失,眼底见视乳头色淡水肿,未见视网膜中央动脉充盈,脉络膜血流减少,对侧眼情况同术前,术后第二天部分术眼见眼睑暗红松弛,结膜混合充血,前房见白色丝状物漂浮,眼底视乳头水肿加重,其余同术后。
  结论:采用超选择性眼动脉插管介入建立透明质酸致视网膜动脉阻塞动物模
  型,能准确定位动脉,保证阻塞血管为视网膜动脉,明确栓塞是否完全,能弥补其他视网膜动脉阻塞模型的不足,实验结果受干预小,为研究透明质酸致视网膜动脉阻塞这一并发症提供理想实验基础,协助进一步研究超选择性动脉插管介入治疗视网膜动脉阻塞的疗效、预后及病理改变。
  第二部分:透明质酸酶对血管内皮细胞的影响
  目的:研究动脉内应用透明质酸酶是否对血管内皮细胞造成损伤,探讨透明质酸酶动脉内应用可行性。
  方法:将兔子随机分为四组,A组:无处理,2小时后取样;B组:注射0.2ml的透明质酸至颈总动脉内,2小时后取样;C组:注射0.2ml的透明质酸至颈总动脉1小时后原位注入透明质酸酶1500单位,1小时后取样;D组:注射0.2ml的透明质酸至颈总动脉2小时后置于浓度为3000U/ml的透明质酸酶溶液内24小时,所有标本作HE染色和光镜检查,观察光镜下血管内皮细胞组织学改变。
  结果:光镜下观察血管内皮病理改变:A组的血管腔见部分脱落内皮细胞及血细胞,部分血管腔内血栓形成,血管内皮细胞无异常病理学改变。B组血管腔内可见残余透明质酸及血栓形成,血管内皮细胞核密度分布不均,血管内膜部分脱离,中膜及外膜连续,形态正常。C组部分血管腔内可见血栓形成,其余改变同A组。D组部分可见血栓形成,可见节段性内皮纤维化,血管内皮细胞核密度分布不均。各组均有部分血管切片未见血管内皮细胞活性,4组切片的活性血管内皮细胞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各组均可见血管腔内血栓形成,4组切片的血栓形成比较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透明质酸酶在正常剂量及超常剂量动脉内应用均未发现对血管内皮细胞有明显严重的损伤,动脉内注射透明质酸酶可溶解透明质酸栓子,提示透明质酸酶动脉内应用安全可行。透明质酸栓塞处血流异常,血管腔内血栓形成,建议治疗透明质酸致视网膜动脉阻塞患者采用透明质酸酶与尿激酶联合使用。应对透明质酸酶及透明质酸进行系统剂量检测,明确治疗剂量及方案。
其他文献
目的:超声造影辅助乳腺癌保乳手术,使保乳手术更具有清晰、精准的目标,有望提高乳腺癌保乳手术的成功率和降低术后切缘阳性率,降低再手术率。  方法:本研究为前瞻性随机对照临床试验,将拟行保乳手术分成两组:二维彩超组(A组)及超声造影组(B组)。保乳手术分别在二维彩超及超声造影辅助下,切除范围为包括肿瘤及其周围1cm的正常腺体。通过术中切除标本大小、钼靶下肿瘤距离最近切缘的距离、病理下肿瘤距离切缘的距离
学位
报纸
目的:利用系统评价来分析产前超声检查发现胆囊未显示胎儿各种结局的发生率,为产前诊断和咨询提供循证学依据。  方法:检索PubMed、theCochraneLibrary(2018年12月期)、Elsevier、ClinicalKey、CBM、CNKI、WangFang数据库搜集关于产前超声检查发现胎儿胆囊未显示与胎儿围产期结局相关性研究的中英文文献。按照纳入和排除标准筛选文献,采用QUADAS质量
学位
目的:  分析不同年龄阶段健康儿童肾实质剪切波速度(SWV)的变化规律及其影响因素,基于不同活检病理结果及肾功能损伤的慢性肾病(CKD)患儿的肾实质SWV,评价肾实质SWV在慢性肾病患儿中的诊断价值及其临床意义,探讨二维剪切波弹性成像(2D-SWE)技术在儿童肾脏方面的应用价值。  方法:  (1)健康儿童的研究:健康儿童共收集176例,根据年龄进行分组,分别为A组(54例,1月~4岁)、B组(5
学位
期刊
目的:探讨并对比分析经导管肝动脉化疗栓塞(TranscatheterArterialChemoembolization,TACE)联合冷冻消融与联合微波消融治疗原发性肝癌的近期疗效及并发症。  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1月1日到2019年3月1日收治的共45例原发性肝癌患者,分为TACE联合冷冻消融组(A组)及TACE联合微波消融组(B组),其中A组有26例患者,共40个瘤灶,平均年龄为55.0
期刊
背景:原发性泪小管炎是一种少见泪道系统感染性疾病,临床表现多种多样且不典型,经常被误诊为其他眼部疾病而延误治疗。  目的:运用Comprehensivemeta-analysis软件进行Meta分析,综合评价原发性泪小管炎的流行病学特点、临床症状与体征、微生物学检查、泪道冲洗结果及手术治疗结局等,为原发性泪小管炎的临床诊断与治疗提供一定的参考依据。  方法:通过计算机检索数据库PubMed、EMB
学位
目的:运用眼前节光学相干断层扫描仪(anteriorsegmentopticalcoherencetomography,AS-OCT)观察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患者行白内障超声乳化摘除联合人工晶体植入联合房角分离术前术后前房及房角参数的变化,分析不同方位术前术后房角参数变化与眼压变化的相关性。  方法:2018年10月至2019年4月于汕头国际眼科中心住院的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Primaryang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