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寺院与唐代小说

来源 :南开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emilyxu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主要探讨佛教寺院与唐代小说创作传播之关系。随着佛教的广泛传播,佛教寺院也逐渐遍布中土。同佛教的传播过程一致,佛教寺院也逐步经历了一个中国化、世俗化的过程。唐代是中国佛教最为繁荣的时代,佛教寺院的综合实力及世俗化的程度都达到了前所未有的水平。寺院的繁荣景象淋漓尽致地体现在唐代小说中,寺院文化更对唐代小说的创作和广泛传播产生了强大影响,寺院与唐代小说之关系实有明确之必要。   除去绪论与参考文献外,全文共分为五章。绪论部分主要确定本课题的研究范围,探讨本课题的研究目的和意义,梳理其研究历史与现状,说明论文的学理依据、研究方法和基本框架,以及论文的疑难之处和创新点。   第一章意在交代佛教寺院产生及其发展的整体背景,也就是从社会历史方面解释唐代寺院故事产生的因为和背景。佛教寺院最初产生于古代印度,因此表现出完全迥异于中土的建筑形式、生活组织形式。但在佛教东传的过程中,佛寺也逐步走向中国化。其本所应具有的梵地特质逐步消融不见,这一过程实质上也就是佛教世俗化的过程。正是在佛教寺院世俗化的背景下,唐代产生了大量寺院故事。   第二章旨在呈现唐代小说中表现出的世俗化的寺院功能图景。一方面,佛教寺院是一个宗教空间,迎佛骨、行香、盂兰盆会、讲会等宗教活动在寺院里举行。另一方面,佛教寺院也是个世俗空间,它也承担着游赏娱乐、慈善救济、寄宿栖居、文化教育等方面的世俗功能。   第三章主要说明寺院故事的叙事结构及其意义。寺院在唐人小说中充当着关联背景和空间场景。不同类型的小说均体现了寺院结构的重要意义。   第四章主要研究寺院与唐代小说创作者之间的密切关系。寺院中弥漫的好事之风为小说创作提供了源源不断的素材。小说作者的寺院经历也在客观上影响了小说的创作。   第五章从口头传播和书面传播两个方面来探讨寺院对唐代小说传播所起到的积极作用。转变、说话等说唱艺术是小说口头传播的有效方式。寺院僧人通过直接传抄小说,或将小说编入佛教类书等书面方式,客观上传播了唐代小说。
其他文献
糖友张叔平时上街买菜、接送孙儿上学都习惯步行,晚饭后还会在小区散步,据手机计步器显示,每天能走1~2万步。张叔感觉运动量足够,但奇怪的是对于血糖控制的帮助并不大。前几天,张叔碰见一位在小区散步的糖友,交流后得知,对方每天才走6000步,但自觉对血糖控制非常有效。张叔觉得很奇怪,为什么走1万多步反而没有6000步有效呢?  生活步数和运动步数不同  对于张叔的困惑,南方医科大学中西医结合医院内分泌代
期刊
一餐饭动辄要吃一两个小时?动不动就感冒发烧,我家的孩子为何那么容易生病?广东省中医院儿科主任许尤佳解答,经常生病的孩子脸色往往是黄黄的、青青的,这些是脾虚的表现,脾胃是后天之本,要想孩子健康不生病,最重要的就是要养好脾胃。他建议家长在日常生活中要学会判断孩子的消化情况,合理喂养。  孩子脾胃好,各种病都少  家长如何做孩子最好的保健师?许尤佳介绍,孩子体弱多病,除了先天不足外,也与后天的养育不当有
期刊
本文以马丽华“走过西藏作品系列”作为研究对象,主要从雪域高原的独特礼赞、藏传佛教的诗性触摸、雪域文化的现代反思等三个方面对马丽华的创作进行了解读和审视。 绪论部
如今,儿童过敏是一个很常见的问题。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变态反应科主任李靖解答,这与剖宫产率高、母乳喂养率低、家人的过度保护、孩子的饮食过于精细都有关系。如何才能不把宝宝养成“过敏儿”,李靖主任给出了中肯的建议。  尽量选择自然分娩  要预防孩子得过敏性疾病,其实从出生的那一刻就可以做起。李靖建议,有条件的妈妈尽量选择自然分娩。在自然分娩的过程中,孩子经过阴道的这种压迫,除了有助于脑发育,还能接
期刊
有种说法,慢性便秘可增加大肠癌(结直肠癌)发病率,这让很多老人對自己的便秘非常焦虑。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肛肠科副主任医师孙锋介绍,慢性便秘的病程至少为6个月。很多人之所以认为便秘会导致大肠癌发病率增高,是想当然推论出来的。英国利兹大学医学院胃肠病学研究所进行了关于便秘与大肠癌关系的分析,该研究共检索2282篇文献,结果清晰显示:便秘患者中结直肠癌发病率无明显上升。  不过目前研究显示:便秘患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