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的题中之义。村干部是我们党在农村各项方针政策的具体执行者和落实者。承担着推动科学发展、带领农民致富、密切联系群众、维护农村稳定、加强基层组织建设等重要职责。做好新时代农业农村工作,核心在于有一支想干事、会干事、干成事的村干部队伍。村干部处在农村工作的前沿阵地,是虽不属于国家行政体系、区别于公务员,但却同样行使公共权力、管理公共事务、提供公共服务的特殊群体。面对城乡统筹发展的新形势、新任务和新要求,村干部队伍仍然存在着整体素质偏低、人员结构不合理、保障机制不健全、作用发挥不全面等问题。建设一支高素质的村干部队伍,是农村基层组织建设发展的重中之重,是实现乡村振兴发展的必然要求。只有加强村干部规范化、科学化管理,才能更好激发农村基层改革发展活力。当前村干部管理仍相对粗放,普遍存在着管理目标不准确、标准笼统、指标不合理、应用效果不佳等问题,严重影响了村干部的工作积极性及其职能的有效发挥。因此,引入科学的管理体系,健全村干部管理机制,对于提高村干部绩效具有重要的作用。 绩效管理是创新政府管理方式的重要举措,绩效管理为提高地方政府行政绩效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但目前在我国理论界和实践中对于村干部绩效管理的研究和应用较少,大部分研究和实践主要局限于村干部绩效评价和激励机制层面,缺乏系统的、科学的绩效管理理论研究与应用,在学术研究和实践应用上均处于起步阶段。因此,为村干部建立一套科学、适用的绩效管理体系来提升其绩效,促使其更好贯彻执行党和政府的方针、路线、政策,更好地服务于基层发展,成为时代的需求。 本文着眼于村干部绩效管理亟待完善的背景,通过分析国内外研究和实践现状,提出了健全村干部绩效管理的重要性和必要性。进而基于对石家庄A镇村干部管理现状的调查,通过问卷调查、个别访谈、阅读文献等研究方法,发现了目前村干部绩效管理现状和其中存在的五个显著问题:对绩效管理认识存在偏差、绩效计划不科学、绩效监控过程不佳、绩效评价不完善、考核结果应用不佳等。最后通过将绩效管理理论引进到村干部管理中,结合当前国内先进地区的实践经验和国外先进管理思想,提出村干部绩效管理改进的三个方面的对策建议,包括正确认识绩效管理、科学运用绩效管理体系、强化绩效管理制度保障措施等,以期为村干部绩效管理发展提供有益借鉴。 本文第一部分为绪论,对整个研究进行设计与论证,提出了研究背景、研究意义、研究现状、研究思路和分析方法等,以划定研究范围、理清分析思路、奠定逻辑基础;第二部分为概念界定与基本理论阐释,阐释了村干部、村干部绩效管理等重要概念,并对绩效管理的基本理论进行了分析,为全面分析村干部绩效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和在村干部管理中科学引入绩效管理理论打下基础;第三部分通过采取调查问卷、座谈等方法,对石家庄A镇村干部绩效管理的现状进行了调查和分析,指出了当前村干部绩效管理中存在的主要问题;第四部分依据绩效管理理论的基本思想,提出了村干部绩效管理改进的几点建议,首先是观念上要从根本上正确认识绩效管理,扭转镇村干部的传统思想。其次是应用中要科学合理,包括科学设定绩效计划、建立健全绩效反馈机制、完善绩效考核机制、加强绩效结果的运用等。最后是要强化制度保障措施,包括理清村干部职责、加强村干部培训、强化村干部职务监督、完善村干部激励机制、改进村干部档案管理等,为村干部绩效管理提供有力的制度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