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运用中医辨证方法,对106例慢性肾脏病3-5期肾性贫血患者进行中医辨证分析,探讨其中医证型分布特点,以期为肾性贫血辨证提供参考,并为相关研究提供借鉴。方法:回顾选取2012年3月-2013年9月年湖北省中医院肾病科门诊慢性肾脏病3-5期贫血患者106例,对患者症状和体征进行提取分析,并根据提取分析的资料进行中医辨证分型,对各证型出现的频数和百分比进行统计,对所得研究数据采用卡方检验,以P<0.01为具有显著统计学意义,以P<0.05为具有统计学意义,对各组中医证型的分布规律进行探讨。结果:106例肾性贫血患者本虚证中脾肾气虚证比例最高(39.6%),其次为肝肾阴虚证(28.3%),其他的依次为气阴两虚证(20.8%)>脾肾阳虚证(11.3%).在标实证中湿热证比例最高(34.0%),其他证型比例依次为湿浊证(24.5%)>浊毒证(18.9%)>血瘀证(13.2%)>水气证(9.4%)。在男女性别亚组中肾性贫血中医证型分布特点经卡方检验P <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在年龄亚组中肾性贫血中医证型分布特点经卡方检验P>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慢性肾脏病分期亚组中医证型分布经方差检验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慢性肾脏病其他并发症亚组肾性贫血中医证型分布特点经卡方检验P <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①总体上肾性贫血中医证型本虚证以脾肾气虚证、肝肾阴虚证为主,标实证以湿热证为主;②性别分组中肾性贫血中医证型在男性以脾肾气虚证为主,女性以肝肾阴虚证为主;③年龄与肾性贫血中医证型分布无相关性;④CKD分期本虚证CKD3期以脾肾气虚证为主、CKD4期以肝肾阴虚证为主、标实证CKD5期以浊毒证为主;⑤CKD其他并发症组中并发甲旁亢本虚证以肝肾阴虚为主,标实证以湿热证为主;并发心血管事件组本虚证以脾肾气虚主,标实证以湿浊证为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