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世纪80、90年代蒙古族文学史上出现了历史题材长篇小说的写作热潮,与“伤痕文学”和“反思文学”相呼应,涌现出一大批优秀的历史题材长篇小说,占领了大块的文学空间,一度给人以鼎盛之感。对民族生存的危机、对民族文化身份的焦虑和对重塑民族辉煌的渴望,成为历史题材长篇小说能够盛行的内因;而西方“新历史主义”理论和中国“寻根文学”的影响则成为了历史题材长篇小说蓬勃发展的外因。这内外两种原因增强了蒙古人的“从历史中寻找启示”的历史意识,促进了历史题材长篇小说的进一步发展。“导论”中阐明了这一道理。本论文以在中国蒙古族文学史上从1984年至2008年间以蒙古文公开出版的37位作家的43篇历史题材长篇小说为研究对象,对在研究范围内的长篇小说的历史叙述进行系统地分析,重点研究了蒙古作家在不同的历史背景中怎样看待自己民族的历史,怎样阐释历史,怎样在创建民族历史的过程中取得读者的认同等。并挖掘出那些历史叙述中所承载的蒙古族传统历史意识。论文由导论、总结、正文三个部分组成。在正文中,首先从叙述以成吉思汗为首的中世纪蒙古帝王功绩的历史题材长篇小说中探讨了蒙古人崇仰黄金家族可汗的历史意识。其次从叙述以蒙古王公贵族命运的历史题材长篇小说中探讨了蒙古人拥戴清官的历史意识。再次从叙述以萨满和喇嘛的历史题材长篇小说中探讨了蒙古人消解宗教文化的历史意识。最后从叙述以起义英雄的历史题材长篇小说中探讨了蒙古人崇拜英雄的历史意识。论文从以上四个视角阐释了当代蒙古族历史题材长篇小说成为蒙古人对过去历史的回顾和现代历史意识载体的文化渊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