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二化螟(Chilo suppressalis Walker)是我国水稻产区重要的害虫之一,严重影响水稻的产量和质量。由于杀虫剂不合理使用,导致了二化螟对多种杀虫剂产生了抗药性。开展湖北省不同地区二化螟田间种群敏感性检测、研究取食不同食料、不同生测方法二化螟对药剂敏感性的影响以及湖北省二化螟不同地理种群遗传多样性分析,对二化螟的抗药性治理具有重要意义。
1.湖北不同地理二化螟种群杀虫剂敏感性监测
采用微量点滴法监测了湖北省枝江、武穴、监利、鄂州、枣阳和公安6个地区二化螟田间种群对毒死蜱、阿维菌素和氯虫苯甲酰胺的敏感性。结果表明,与敏感品系相比,2010和2011年湖北省6个地区二化螟田间种群对毒死蜱敏感性变异倍数为15.40-36.03倍和8.97-25.58倍,处于低水平到中等水平抗性阶段;2010和2011年6个地区二化螟田间种群对阿维菌素敏感性变异倍数为9.99-36.28倍和12.38-27.46倍,处于低水平到中等水平抗性阶段;2011年湖北省6个地区二化螟田间种群对氯虫苯甲酰胺的相对敏感性变异倍数为1.60-3.20倍,处于敏感到敏感性下降阶段。
2.取食不同食料对二化螟敏感性测定结果的影响
采用点滴法测定了取食不同食料的二化螟幼虫对毒死蜱、阿维菌素和氯虫苯甲酰胺的敏感性变化。结果表明,取食不同食料的二化螟幼虫对毒死蜱和阿维菌素的敏感性大小依次为水稻茎秆>人工饲料>茭白,对氯虫苯甲酰胺敏感性大小依次为:茭白>水稻茎秆>人工饲料;其中取食这3种食料的二化螟幼虫对毒死蜱、阿维菌素和氯虫苯甲酰胺的相对敏感性倍数在1.06-1.26倍之间,表明取食不同食料二化螟对以上药剂的敏感性差异不显著。通过比较斜率b值发现,取食茭白的二化螟进行敏感度测定对这3种药剂的反应均质性相对更高。
3.不同生物测定方法对二化螟敏感性测定结果的影响
采用不同生测方法测定二化螟对毒死蜱、阿维菌素和氯虫苯甲酰胺的敏感性变化。结果表明,采用不同生测方法的二化螟对3种药剂的敏感性大小依次为,浸渍法> Potter喷雾法(Potter喷雾法A> Potter喷雾法B)>点滴法;其中对阿维菌素的敏感性差异最为显著,相对敏感性倍数达到333.00-550.77倍,对毒死蜱和氯虫苯甲酰胺的敏感性差异较小,分别为12.97-15.41倍和9.23-10.11倍。表明采用不同的生测方法引起二化螟对以上杀虫剂的敏感性差异显著。当毒死蜱采用Potter喷雾法,阿维菌素和氯虫苯甲酰胺采用浸渍法时,二化螟的敏感性测定结果更为接近田间实际情况。
4.湖北省不同地理种群二化螟mtDNA COⅠ遗传多样性分析
对湖北省8个不同地区二化螟种群,选择线粒体DNA细胞色素C氧化酶亚基Ⅰ(COI)基因进行序列和遗传变异分析。结果表明,8个地理种群80个二化螟个体存在14个单倍型,单倍型之间的遗传距离在0.021-0.340之间,单倍型Hap1-14与其它单倍型之间的遗传距离最大。在不同二化螟种群内,公安、监利、天门种群有4个单倍型,其平均核苷酸差异(K)、核苷酸多样度(Pi)和其单倍型多样度(Hd)均比其它种群大,而武汉茭白种群有1个单倍型。武汉茭白种群与其它种群间相比,其核苷酸分歧度和净核苷酸分歧度最高,分别在2.29%-3.14%、2.06%-3.10%之间,除武汉茭白种群外,其它种群间核苷酸分歧度和净核苷酸分歧度均不大,分别为0.47%-1.3%、0.032%-1.01%之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