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研究背景及目的脓毒血症是指机体受到重大烧伤、创伤、严重感染后常引起的剧烈的全身炎症反应,病程发展快,可引起发热、血压急剧下降等临床表现,随着病程进展,会造成肺、肝、心等脏器的进一步损伤,甚至导致患者因多器官功能障碍而死亡。脓毒血症在各临床科室、各人群中均可发生,老年人多见。以治疗费用高昂、治疗效果较差为特点。早期临床医生对于脓毒血症的病理生理认识的局限性,治疗手段的缺乏,脓毒血症患者的生存周期短暂,未能得到明确的研究结果。虽然各种新的治疗手段的使用,脓毒血症的临床现状未能得到明显改善。近年来,随着耐药菌株的逐年增多,脓毒血症的发病率和病死率呈现缓慢上升的趋势。在我国医院ICU中脓毒血症的发病率为28.7%,而病死率为33.5%[1],在美国每年因脓毒血症住院的患者病死率高达14.7%-29.9%[2]。在澳大利亚和新西兰入住ICU的患者脓毒血症发病率为7.20%-11.10%,同时医院病死率为18%-35%[3]。脓毒血症严重威胁着人类的健康,由于治疗手段的局限性,脓毒血症的病死率居高不下,还需要我们进一步研究脓毒血症。肺是人体的最重要器官之一,时刻进行着大量的气体和物质交换,其特殊的构造和功能是其易受损伤的重要原因。当患者出现脓毒血症以后,血液循环中的大量的炎症因子、有毒物质及病原微生物都经过肺,造成肺的继发性损伤。研究表明,肺脏结构及功能的病理生理学改变可以反映原始损伤与病理机制之间的动态平衡,急性肺损伤是脓毒血症的一个重要表现[4]。因此本次实验拟通过检测盲肠结扎穿刺建造的脓毒血症小鼠模型中与肺脏损伤相关指标的变化,为寻找治疗脓毒血症新方法奠定实验研究基础。研究方法选取6-12周龄健康雄性小鼠共42只,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Norma1组)、假手术组(Sham组)及脓毒血症组(CLP组),每组均包含14只小鼠。对三组小鼠进行相应的处理,观察小鼠特定血清学指标、生存率,并比较三组小鼠在肺组织病理学、肺损伤评分、中心粒细胞以及炎症因子TNF-α和IL-6表达水平上的差异。研究结果与对照组相比较,假手术组及脓毒血症组的丙氨酸转氨酶(ALT)升高(P<0.05);脓毒血症组TNF-α及IL-6表达水平较另两组升高,生存率显著低于其它两组(P<0.05);脓毒症小鼠的肺损伤评分明显高于其它两组(P<0.05);脓毒血症组中性粒细胞数明显高于其它两组。结论1.盲肠结扎穿刺可以成功建造脓毒血症小鼠模型,建模稳定。2.脓毒血症可造成病理学层面的小鼠肺组织损伤,可致炎症因子表达升高,降低小鼠的生存率。通过观察该模型中反映肺损伤程度的相关指标的变化,可评估脓毒血症严重程度和治疗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