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第一部分目的探讨经CT及超声不同定位方式下经皮穿刺置管引流术(PCD)治疗重症急性胰腺炎(SAP)的安全性及准确性。方法回顾性分析和总结2014年6月~2016年6月期间安徽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急诊外科救治的SAP患者共50例,其中在CT定位下行经皮穿刺置管引流治疗25例患者作为CT组,超声定位下行经皮穿刺置入相同管径引流管的25例患者作为超声组,分析两组患者在治疗安全性及准确性等方面的差异性。结果CT组与超声组在年龄、性别、发病时间及病因等方面对比,两组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穿刺置管前的白细胞计数、血小板计数、血淀粉酶、脂肪酶和血糖无明显差异(P>0.05);两组患者在穿刺置管前的SIRS评分、APACHE II评分、SOFA评分进行对比,差异均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CT组并发症中出血、邻近脏器损伤的发生率明显低于超声组,两组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CT组完成整个穿刺置管所用时间及一次性成功率与超声组相比,前者用时更短,一次性穿刺成功率较高,且两组的差异显著(P<0.05)。结论相较于超声定位而言,CT定位下行PCD治疗SAP在安全性及准确性方面更具优势。第二部分目的探讨CT定位下经皮穿刺置入不同管径引流管对SAP的治疗效果。方法收集和总结2015年10月~2017年10月安徽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急诊外科救治的36例应用PCD治疗的SAP患者,其中18例行CT定位下经皮穿刺置入粗管(21-30Fr)引流灌洗治疗为观察组,另18例行CT定位下经皮穿刺置入细管(10-20Fr)引流灌洗治疗为对照组。比较分析两组患者在置管治疗后腹痛消失时间、腹胀消失时间、白细胞计数恢复正常时间、血小板计数恢复正常时间、血淀粉酶恢复正常时间、脂肪酶恢复正常时间、血糖恢复正常时间、住院天数及炎症反应恢复情况等方面的差异。结果观察组与对照组患者治疗后腹痛消失时间分别为(3.74±1.11、5.27±1.21)d、腹胀消失时间分别为(8.87±1.37、11.42±1.69)d、白细胞数恢复正常时间分别为(7.78±0.81、11.47±1.34)d、血小板计数恢复正常时间分别为(6.93±0.88、8.15±1.59)d、血淀粉酶恢复正常时间分别为(6.23±0.71、7.71±0.58)d、脂肪酶恢复正常时间分别为(8.21±0.83、10.28±0.93)d,观察组对比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与对照组总住院天数分别为(17.93±0.51、18.09±0.74)d、血糖值恢复正常时间分别为(10.44±1.11、10.09±0.89)d,两组对比无显著差异(P>0.05);观察组与对照组患者在穿刺置管1周后SIRS的评分上均低于置管前,前后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置入粗管相对于置入细管治疗1周后SIRS评分更低,降低幅度更大,两组相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CT定位下经皮穿刺置入较粗引流管较置入细引流管可更快速改善SAP患者的临床指标,有效降低炎症反应程度,对提高SAP的疗效有一定的临床价值。第三部分目的探讨恒定温度灌洗液在SAP行腹腔灌洗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收集和总结2016年8月~2018年8月期间安徽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急诊外科救治的SAP 45例,其中21例所用灌洗液经恒温加热器加热(温度稳定在37℃)后恒温腹腔灌洗治疗并作为恒温组,以同时期收治的24例室温腹腔灌洗治疗的SAP患者作为室温组,比较和分析经两种不同温度灌洗液治疗后两组患者的APACHE II评分、相关并发症的发生率、腹痛消失时间、腹胀消失时间以及住院时间等方面的差异。结果恒温组术后的APACHE II评分、并发肠痉挛的比例、寒颤的比例、新发肾功能损伤的比例、新发胃功能损伤的比例及住院时间的长短与室温组相比,差异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恒温腹腔灌洗对于改善SAP患者的病情严重程度,缩短住院时间,降低并发症的发生以及改善预后具有重要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