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工业的发展,煤的大量使用不可避免大量生成污染极大的焦化废水,而焦化废水是一种很难去除的工业废水,不仅包括大量的有机物,而且还有许多氨盐、小部分的硫氰化物以及无机污染物。现今国内外降解焦化废水的主要方式是生物脱氮法,其中运用最多的是活性污泥法,这种方法技术成熟、成本很低,但该方法的缺点也很明显,很难有效去除难降解的有机物和氨氮。从而达到我国的污水排放要求。因此国内外越来越多研发人员开始考虑通过提高污水处理的方法以及焦化废水处理工艺的改进来实现,从而解决传统的工艺中的氨氮、COD难处理问题。本实验通过采集焦化厂污水处理厂第一曝气池的活性污泥,首先富集培养,接着经过多次分离纯化得到一株去除氨氮效果最好的菌株,命名为Y1,然后先对该细菌进行了生物学实验的初步鉴定,最后得出该菌株为不动杆菌属,命名:Acinetobacter sp.Y1.通过检测培养基中的氨氮、亚硝氮、硝氮、总氮等对菌种硝化性能进行分析研究。对筛选出的优势菌株Y1进行固定化研究,常用的固定化方法有多种,其中常用的固定化方法主要是包埋法,本实验研究主要选用PVA(聚乙烯醇)、海藻酸钠、琼脂和PVA+海藻酸钠四种为包埋载体,接着经过物理和化学性能对这四种载体制作的固定化小球进行对比。从物理性能方面考虑:海藻酸钠最易成球,其次是PVA和PVA+海藻酸钠,琼脂相对最难形成小球。从化学性能考虑:以海藻酸钠及PVA+海藻酸钠为包埋载体制作的微生物菌株,在降解氨氮和总氮上整体优于以PVA和琼脂为包埋载体的去除量。接种于摇床培养5天后,氨氮的剩余量可以达到国家二级排放标准。总氮的去除率也达到了64.17%。但由于以海藻酸钠为包埋载体时,形成的固定化小球相比以PVA+海藻酸钠为载体时易破碎,因此,最终选用以海藻酸钠+PVA为包埋载体制作固定化小球效果最佳。对固定化小球和悬浮菌液的去除氨氮能力进行对比,通过考虑C/N、温度、pH、转速来对比,当初始C/N小于14时,氨氮去除速率随C/N增大而加快,C/N为14-18时,两种状态去除氨氮速率变化不大。C/N大于18,两种状态去除氨氮速率逐渐减小,当pH为7.7-9.1时,两种状态的去除氨氮速率均为最大,而当pH为5.0和11.0时,Y1的悬浮菌液完全被抑制不能去除氨氮,而其固定化小球仍可以去除氨氮。当温度为30℃时,两种状态去除氨氮速率最好,当温度大于40℃,Y1的菌液去除氨氮速率急速下降,而其固定化小球去除氨氮速率则缓慢下降。当转速为120r/min时,两种状态去除氨氮速率最好,大于120r/min时,两种状态去除氨氮速率变化不大。综上可得,Y1固定化小球的去处氨氮效果明显好于Y1的悬浮菌液去除氨氮速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