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微卫星和rpS7标记的银鮈种群遗传结构与系统发育地理研究

来源 :上海海洋大学 | 被引量 : 10次 | 上传用户:qianglongzx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银鮈(Squalidus argentatus)隶属于鲤科(Cyprinidae)、鮈亚科(Gobioninae)、银鮈属(Squalidus Dybowsky)。银鮈广泛分布于东亚地区,包括韩国、日本、中国大陆至台湾。本研究基于微卫星和rpS7标记对9个水系的银鮈群体遗传结构与系统发育地理研究进行分析,结果:1.筛选并设计合成了11对微卫星引物,对43尾银鮈的遗传多样性进行分析,每个微卫星位点等位基因数在长江和钱塘江群体中为3-14个,分别从0.333到0.954和从0.480到0.928。长江种群的期望杂合度HE和观测杂合度HO分别为0.480-0.923(平均0.767)和0.333-0.857(平均0.668)。而钱塘江种群的HE和HO分别为0.717–0.928(平均0.830) and0.476–0.954(平均0.747)。检测发现长江的MISA10和钱塘江的MISA11均显著偏离Hardy–Weinberg平衡。2.选择其中多态性高且稳定的9对微卫星引物对9个银鮈群体(黑龙江HL,长江AH,钱塘江KH,瓯江JY,闽江SC,九龙江LY,珠江SG,韩江SK,昌化江CH)作了遗传结构分析,总共获得111个不同的等位基因,各种群的等位基因数平均值为8.0,平均期望异质度为0.56-0.68,显示银鮈种群的多态性较高,近交系数(FIS)为正值,显示种群可能有近亲交配的情形。利用FST and RST两个种群分化参数,计算两两种群间的遗传分化指数,在FST参数上其范围由0.0012-0.1677,平均值为0.068,在RST参数上其范围由-0.0270-0.4455,平均值为0.354,说明银鮈种群间存在着分化。进行相关性测验(Manteltest)的结果显示,银鮈种群的遗传距离与地理距离并不呈现相关(R2=-0.000004; P=0.45)。空间分子变方分析(SAMOVA)空间与地理种群的分群关系,分析结果显示,银鮈种群的最佳分群是四群,分别是:一、HL、LY与SK,二、AH,三、CH,四、其他种群,其变异出现在分群间为8.69%,分群内种群间为14.22%,在种群内为77.09%。利用Structure软件中分析,其最佳分群K=5。表明银鮈种群可能只有一个起源种,其他9个种群都是从一个祖先衍化而来,导致种群间遗传差异较低。利用BOTTLENECK软件,进行瓶颈效应分析,在两个演化模式(SMM与TPM)下进行分析,结果显示在Wilcoxon’s sign rank测验下,有六个种群曾经发生过瓶颈效应,分别为:AH, KH, JY, SC, SG与CH,表明目前种群大小趋于变小。利用population软件进行银鮈种群亲缘关系的分析,结果显示银鮈种群可以分为三群,一、SG,二、HL, JY, CH, SC and KH,三、SK, LY and AH。3.对9个银鮈群体的156尾银鮈个体所作的序列分析表明,rpS7片段长为960bp,共有391个变异位点,137个单倍基因型。其中,A所占比例为30.6%,T为33.1%, C为16.1%, G为19.7%,具有明显的A-T偏向性。各种群的单倍基因型多样性(haplotype diversity;h)为0.890-1.000,平均0.997。在核苷酸多样性上,利用θ与π值来评估,以银鮈所有个体来看,其θ与π的平均值分别为0.089与0.027,显示出高单倍型多样性和低核苷酸多样性。亲缘关系分析:利用MEGA5.0以Neighbor-joining法重建银鮈之个体亲缘关系树型图,结果显示本研究的银鮈个体在S7基因座上共呈现二个lineage(A,B)。根据lineage中各单倍基因型与地理群体的分布,发现lineage A包含的个体在所有采样地理群体中都存在,但lineage B则只包含长江、钱塘江、瓯江、闽江、九龙江与韩江等种群个体。遗传结构分析:利用Arlequin3.5软件分析,比较种群间分化指数,银鮈群体的分化指数为0.271,两两群体比较上来看,银鮈群体间的FST为0.005~0.658,显示银鮈群体具高度分化现象,依据银鮈的两个lineageA与lineage B,进行群体分化的分析,发现两个lineage的群体分化指数高达0.317,显示银鮈的两个lineage具有极大的差异性。AMOVA分析显示71.96%变异来自群体内的差异,地理区内群体间仅占29.12%,地理区间变异占-1.08%。地理区个体间的ΦCT值为-0.01078(p=0.481),地理区内群体间个体ΦSC值为0.288(p=0.00000),群体内各体间ΦST值为0.280(p=0.00000)。结果显示在核基因S7上这样的分群并不能显现地区的分化情形。群体历史变动分析:利用DNASP5.0进行中性假说测验的分析显示银鮈群体曾经发生过扩张,并利用Beast1.6软件进行贝氏天际线点图绘制,结果显示约125000-250000年前发生群体扩张的现象,若以lineage来看,lineage A之银鮈群体约在200000年前发生群体扩张的现象,而lineage B之银鮈群体约在250000年前发生群体扩张的现象。通过建立银鮈种群遗传结构数据库,重建九个水系银鮈的系统发育关系,为研究中国淡水系和地理演化过程奠定基础,同时为我国淡水鱼类提供合理的保护策略。
其他文献
  针对工程项目的冷、热负荷特点,进行了冷热源系统选型及其运行策略,并给出了对应水质要求系统的解决办法以及湖水取水、退水及系统设计。
请下载后查看,本文暂不支持在线获取查看简介。 Please download to view, this article does not support online access to view profile.
期刊
  冷热电三联供系统可以对能源进行梯级利用,而地源热泵系统具有高效能的特点,二者组成的复合供能系统对进一步减少建筑能耗,降低污染物排放等都具有积极意义。本文以青岛市一
  针对地源热泵-地板辐射结合除湿通风系统采用室外重置结合室内温度反馈的控制方法,选取武汉某小型办公建筑为研究对象,采用TRNSYS 软件搭建模拟平台。模拟并分析了各种系统
电化学电容器是一种具有显著优点的新型能源存储器件,电极材料是影响其性能的重要因素,二氧化锰则是其中一种极具发展潜力的电极材料,课题采用溶胶-凝胶法制备二氧化锰,采用液相沉淀法向二氧化锰中掺杂稀土元素镧,希望得到比表面积大、电化学性能好、比容量高的二氧化锰电极材料。采用正交试验、单因素试验和对比分析试验等实验方法,研究了溶胶-凝胶法和液相沉淀法中工艺参数对二氧化锰组织结构和电化学性能的影响。采用化学
  介绍了国家中医临床研究基地湖北项目空调冷热源系统构成,对地源热泵系统运行影响因素进行了分析。通过对2015 年夏季运行数据进行分析,对该地源热泵夏季运行的技术性、节
  通过对武汉市可再生能源示范项目---湖北移动3G 大楼地源热泵系统工程的研究,详细介绍桩基埋管地源热泵的设计思路和施工流程。希望通过对该项目的阐述,为后续桩基埋管地源
  针对岩土热响应试验中的停电及测试时间选取的问题,利用复合线热源模型进行了模拟研究.结果表明:复合线热源模型能有效的处理短时间停电情况下的测试数据,得出准确的测试结
香梨优斑螟(Euzophera pyriella Yang),鳞翅目螟蛾科斑螟亚科优斑螟属,分布新疆多地,寄生广泛,该斑螟主要蛀食香梨等树木的主干、主枝的韧皮部,在韧皮部与木质部之间蛀成不规则的
  本文以武汉清江。泓景项目地源热泵中央空调系统为实例,分析了其地源热泵系统的计量和收费方式,收费单价的确定,以及收费与普通家用空调的比较,对于楼盘销售及后期正常的运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