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人的全面发展理论的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研究

来源 :安徽农业大学 | 被引量 : 5次 | 上传用户:w0122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人的全面发展思想是马克思理论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我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所追求的价值目标。人的全面发展理论,它不单是抽象的理论观点,更是一种具体的实践操作,它在一定的历史条件下产生,这就决定了它必然要随着人类社会实践的发展而不断的发展。尤其是在中国这个高速发展的国家,我们唯有持续不断地转变思维,将这一理论同中国的具体国情和时代特征相结合,它才能为我所用。2015年政府工作报告指出要促进教育公平发展和质量的提升,坚持立德树人,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培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这是新形势下加强和改进教育工作的行动纲领和根本遵循。教育工作者需要转变观念,探寻教育改革的新出路,才可能为国家建设培养全面发展的人才,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提供智力支持和人才保障。一个民族,一个国家是一个多层次的存在,其最表层是经济,经济背后是政治,政治背后是文化,文化背后是教育,而教育又是人的全面发展实现的重要途径。所谓“全面发展”不仅仅是指使学生在德智体美等方面得到均衡的发展,还要在心理、精神等维度都能健康成长。经济社会的发展归根结底是人的发展,而人的发展前提是人的心理的健康发展。大学生心理健康不仅关系到大学生个体正常学习、成长、幸福生活,还影响我国新世纪人才总体质量、影响中国综合国力、影响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梦的实现。只有坚持马克思主义的人的全面发展理论的指导,心理健康教育才能建立在科学的理论基础之上。我国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起步晚,进步快,成果明显。但是,目前我国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还存在很多问题,这些问题能否得到妥善解决,直接关系着我国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效果。本文从人的全面发展的角度,把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与人的全面发展的密切联系,对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进行了以下内容的探讨。第一部分:基于人的全面发展理论的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内涵及研究意义,主要对心理健康和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内涵进行了界定,分析了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与人的全面发展的联系,并阐述了基于人的全面发展理论开展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意义。当今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目标主要瞄准的是消极问题的解决,而忽视了发掘人的积极性,培养积极心理品质。就此文章引入了心理资本这一概念,并尝试将其引入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第二部分调查分析:以安徽省合肥市五所高校大学生为样本,发放《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调查问卷》,通过spss17.0软件进行数据分析。对实际调查问卷中的240份有效问卷进行结果分析,归纳出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存在的问题及其原因。重点是围绕论点从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教育观念、教育内容、师资队伍、评估体制等方面分析当前存在的问题,找出问题背后的原因。第三部分在以安徽省合肥市五所高校为调查样本的基础上,提出基于人的全面发展理论的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对策。围绕论点从营造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育人环境,转变心理健康教育观念,建设高素质的心理健康教育的师资队伍,改进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内容和方法,健全心理健康教育机制五个方面提出了基于人的全面发展理论的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对策。
其他文献
进入21世纪以来,随着信息技术、数字智能技术和互联网通信技术在全球的迅速发展与蔓延,以平板电脑、智能手机等为代表的新媒体产品的大量涌现并且在我国被广泛地普及和应用,伴随
2007年,党的十七大在医疗卫生领域,明确提出了“人人享有基本医疗卫生服务”的新目标。这是党的执政之要,也是群众之盼。文本即以“基本医疗卫生服务”和“政府职责”为主题词,紧密围绕两者的关系展开论述。从基本医疗卫生服务的界定着手,首先明确其主要定义和内容。然后,立足政府职责的理论分析,指出政府在公共卫生服务和基本医疗服务中承担主要职责;进一步在纵向上,考察了政府在医疗服务中的职责变迁轨迹和发展趋势。
小学音乐课程是组成小学教学课程的重要内容。通过音乐课堂中对唱歌的学习,可以丰富小学教学内容,使学生接触更多的课程,进而使学生拥有更广泛的兴趣爱好。所以,教师在小学音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