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杨争光是20世纪末中国文坛上一个独特的作家。这种独特体现在他的选材角度上。作为一个陕西作家,杨争光并没有像柳青、路遥、陈忠实等作家那样着眼于陕西的历史厚蕴,而是着眼于小人物的塑造。之所以称之为小人物,是因为这些人物并非传统道德标准下的大人物,他们是一群有着偏执性格的边缘人物。杨争光恰恰利用这些偏执人物的极端行为来控诉生存的艰难、生活的乏味、生命的渺小,以此反思人类的生存本相,揭示人类的生存困境。本文采用文本细读和文本比较的方法来探询何为偏执人物,进而对杨争光作品中的偏执人物归类,并以此为突破口,联系作家的个人经历,来探询作者塑造偏执人物背后的深层含义。何为偏执?偏执就是人物局限于某一执念当中,进而做出极端的行为。在杨争光的作品中,体现为大多数人物因某一种行动的失败,而剑走偏锋,做出常人难以理解的行为。杨争光笔下偏执人物的塑造主要从农民和读书人这两个角度入手。而农民又因食和色的角度被划分为四类,分别为粮食的疯狂收集者、财富不均下的偏激者、性变态和“种”的疯狂者。而知识分子则分为“仕”的偏执和“龙”文化的偏执。这些人物的偏执是由以下两个方面造成的。首先在贫瘠的物质环境下,他们忍受着贫穷,以及由贫穷带来的性缺失。如果说贫穷迫使他们的身体备受苦难,那么压倒他们的最后一根稻草就是性的缺失。其次,中国传统的伦理文化对个体生命的束缚。在礼教文化的纠缠下,人的个体生命只能依附于宗法共同体,失却了生存的独立性。在这两座大山的压制下,人物的性格容易变得极端暴躁、偏执。在这种大的生存压力下,人物的行为更为荒诞、狠戾。他们以决绝的方式来反抗命运的不公以及传统文化的绑缚。杨争光通过偏执人物的塑造,揭示出创作的主旨——反抗。反抗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对自然人生命和生存的挤压。当然,反抗不仅限于人物本身,也同样是杨争光本人所要表现的。经历过“文革”的杨争光害怕被现实欺骗,所以他力求通过虚构来构建一个真实,来揭露被各种文化伪饰的现实世界,给那些依旧沉睡的人当头棒喝,让他们能够真正认识到个体生命的价值。另外,杨争光对偏执人物这一题材的选择一方面源于20世纪末审丑的再次盛行,另一方面与杨争光本人的性格有关。本文从这两个方面着手探询杨争光塑造偏执人物的原因,以及这两个方面又为杨争光塑造偏执人物起到了哪些作用。总之,对于杨争光偏执人物的解读有助于把握杨争光的创作思想。杨争光始终关汁着个体生命的价值。他通过讲述个体生命在恶劣的生存环境挤压下走向偏执而又决绝地反抗,表达了作者对个体生命被束缚的不满,提出尊重个体主命的独立这一创作主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