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电力工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产业,关系到国民经济的持续健康发展和社会的和谐稳定。我国煤炭资源丰富,储量及开采量均居世界第二位,长期以来,火力发电在我国发电行业中占据主导地位。由于我国煤炭产地主要集中在西北地区,而火力发电厂又多建于东南沿海,煤炭运输主要表现为西煤东运、北煤南运的运输格局。尽管水上运输具有载运量大、运输经济的特点,有利于发电企业节省燃料供应物流成本,但水上运输受港口作业条件、海上水文气象等因素的影响比较严重,影响船舶到港时间的准确性,给合理控制燃料库存带来一定的困难。由于发电生产的特点是必须保证连续生产,且电能无法进行储存,为此,必须通过建立适当的燃料安全库存进行缓冲和调节。但是,燃料库存的增加虽然有利于发电企业的安全生产,但高额的库存持有成本无疑会增加发电厂的燃料供应成本,从而影响发电企业的盈利能力。为降低发电企业的燃料供应物流成本,就必须合理确定发电厂的燃料安全库存水平。本文通过对海运煤燃料供应物流系统的构成及其特点进行分析,研究海运煤供给的波动性、电厂的需求不确定性以及运输过程中可能出现的延误和意外风险导致的订货提前期波动等因素,建立沿海发电厂的海运煤供应的安全库存模型,通过确定在一定服务水平的基础上的最佳供应批量,从海运煤供应链总体上对确定接卸港口的燃料堆场容量进行优化分析,从而为发电厂合理确定燃料煤堆场规模提供科学分析的方法和决策依据。通过对S电厂电煤的需求率、补给率、相关成本等的分析,结合燃料煤采购与运输的特点,制订燃料煤接卸港口堆场的库存及时补货最优订货批量模型,并根据发电厂燃料需求变化的特点,运用统计学及控制论的相关理论,确定发电厂在峰值满发条件下和平均发电情况对应不同缺货水平下的最大库存水平。本论文研究成果不仅可以用于沿海发电厂海运煤接卸港口及燃料堆场规模的建设规划,也对合理降低海运煤供应库存,节省燃料供应成本具有一定的指导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