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导师在治疗痛风性关节炎的临床研究的课题中发现,许多痛风性关节炎患者除有关节炎的改变外,尿酸盐对肾脏也有程度不同的损坏,通过对中药复方痹宁汤治疗早期痛风性肾病患者的观察,研究该方剂对痛风性关节炎早期的肾损害的防治作用及其可能的作用机制。方法:该课题通过搜集2015年9月~2017年3月期间黑龙江中医药大学附属第一医院风湿科门诊,诊断为痛风性肾病的患者,共30例。按随机的原则分为治疗组(复方痹宁汤+西药别嘌醇片)和对照组(西药别嘌醇片),各组分别15例患者,1月为1个疗程,共2疗程;分别对两组病人的一般情况、尿蛋白、尿潜血、尿白细胞、尿红细胞;C-反应蛋白、红细胞沉降率;血尿酸、血β2-微球蛋白、尿β2-微球蛋白等相关指标结果经统计学处理、分析。结果:1.治疗组组治疗痛风性肾病总有效率为93.3%,对照组的总有效率为66.67%,治疗组的治疗效果改善明显(P<0.05)。2.中医证候积分:治疗前,治疗组与对照组比较,P>0.05,具有可比性。治疗后,治疗组、对照组的两个时间点的组内分别比较,P<0.01,差异显著。治疗后,两组组间的两个时间点的疗效各自比较,P<0.05,有明显差异,治疗组的中医证候积分改善优于对照组。3.观察指标:(1)治疗前,血尿酸组间比较,P>0.05,无差异;血尿酸各组的治疗前、治疗1月后组间、组内相比,P<0.05,有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血尿酸各组的治疗前、治疗2月后组内、组间相比,P<0.01,有显著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2)血β2-MG、尿β2-MG:血β2-MG、尿β2-MG治疗前各组组间相较,P>0.05,结果无差异;治疗后,血β2-MG、尿β2-MG治疗组内相较,P<0.01,有显著性差异;血β2-MG、尿β2-MG对照组内相较,P<0.05,有明显差异;血β2-MG、尿β2-MG两组组间相较,P<0.05,效果有差异性,说明治疗组的治疗效果优于对照组。(3)尿蛋白、尿潜血两组间治疗前后比较,P<0.05,对照组结果差于治疗组,有统计学意义;对尿蛋白、尿潜血的治疗组、对照组的组内分别进行对比,P<0.05,说明治疗后较治疗前症状减轻,有统计学意义;红细胞、白细胞的治疗前两组分别进行相比,P>0.05,无差异;红细胞、白细胞的治疗组与对照分别对比,P<0.05,有差异性,有统计学意义;红细胞、白细胞的治疗后分别于其相应组的治疗前对比,P<0.01,有显著差异。(4)C-反应蛋白、血沉治疗前各组组间相较,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各组治疗后与治疗前相较,P<0.05,有差异性;各组治疗后组间相较,P>0.05,无统计学意义。结论:痛风性关节炎反复发作可引起肾功能的损伤;中药复方痹宁汤可使痛风病人的临床表现和体征得到有效改善;使病人的BUA水平下降,减少尿潜血、蛋白尿和尿中白细胞,降低血β2-MG、尿β2-MG。在降低血沉、C-反应蛋白方面治疗效果不明显。中药复方痹宁汤对痛风患者早期性肾损害有确切的临床疗效,在预防痛风性肾病的进一步发展有疗效,可对痹宁汤行进一步深入的研究,可在临床广泛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