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弗朗西斯·司各特·菲茨杰拉德是20世纪20年代美国文坛上杰出的作家,素有“爵士时代”的代言人和桂冠诗人的称号。他的作品准确的展现了20年代的美国社会的状况:一方面是经济的日益繁荣,另一方面是年轻一代的道德缺失。他的小说代表作《了不起的盖茨比》被誉为美国20世纪文学作品中最伟大的一部。小说通过严密的结构布设和全新的叙述视角,将“美国梦”的幻灭这一主题思想以完美的艺术形式表现地淋漓尽致。这部小说无论在思想深度还是在艺术表现力度上,都堪称是菲茨杰拉德最优秀的一部作品,并奠定了他在美国现代文学史上的地位。本研究以功能文体学为理论框架,从功能的角度对菲茨杰拉德的这部代表作品进行研究。目的是探讨人际功能如何对小说主题意义的表达产生影响,表达人际功能的语言特征是如何实现其文体价值的,并且对文学教学提出启示。20世纪70年代初以来,基于系统功能语法的功能文体学蓬勃发展。这是因为功能文体学不但拓宽了文体学研究的视野和范围,理论方面具有很强的系统性,而且还强调了语言、语篇与社会语境的关系。功能文体学将文体视为“有动因的突出”。在文学作品中,某个突出的语言特征只要与作者整体意义的表达有着紧密的联系,就可视为“有动因的突出”,就能实现前景化。虽然国内外的众多学者都采用这一理论从功能角度对文学作品进行了大量的文体研究,但通过对相关文献的回顾得知,这些研究主要存在以下问题:(1)对文学作品文体的研究大多是从实现概念功能的及物性系统的理论角度出发,而对在语篇中同样具有重要作用的人际功能没有予以足够的重视;(2)对《了不起的盖茨比》这部经典作品的研究大多囿于文学领域。本研究据此为出发点,以韩礼德的功能文体的前景化理论、相关性准则理论、人际功能理论为基础,对这部文学作品进行分析。本文选用小说第七章中布坎南夫妇和盖茨比的一段对话作为语料,并基于上述理论对其进行了详细的分析。首先,本文对三位主人公在对话中所使用的不同的句子类型、主语、情态动词和情态附加语的频率分布进行了统计、比较和分析,并根据韩礼德功能文体学的情景化理论,对这部文学作品的主题进行了相关论述,将对话中所表现出的语气和情态特征与其相联系,试图去探讨这些语言特征所具有的文体价值及在作品中是如何实现的。研究发现如下:(1)通过采用语气和情态系统的相关理论,可以看出对于句子类型、主语、情态动词和情态附加语这些表达人际意义的词汇语法特征的选择充分反映出布坎南夫妇和盖茨比的性格特点及其相互关系,同时对小说“美国梦”的幻灭这一主题思想的表达起到了促进作用,并为其提供了客观依据;(2)结合整部作品的语境,语气和情态系统的语言特征与作者整体意义的表达有着紧密的关系。由此可以得出它们是情景化的特征并具有明显的文体价值。除此之外,这些分析还有助于读者更好的了解菲茨杰拉德的写作风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