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恶性黑素瘤是高侵袭性的肿瘤,部分病例早期即发生淋巴结和远处转移,预后差、病死率高。而现存的治疗方案对转移性恶性黑素瘤不理想,因此寻找新的分子靶向治疗阻止黑素瘤向浸润癌的发展已被高度重视。过氧化物酶体增生物激活受体γ(Peroxisome proliferator- actived receptor-γPPARγ)属Ⅱ型核受体超家族成员,许多研究表明PPARγ在肿瘤细胞中呈上调表达,经其配体激活后能抑制多种肿瘤的生长和侵袭。本研究将人黑素瘤细胞A375作为研究对象,探讨PPARγ经其配体罗格列酮(Rosiglitazone,RGZ)激活后对黑素瘤趋化功能及侵袭能力的影响及其机制。第一部分PPARγ配体罗格列酮对人黑素瘤细胞体外趋化功能的抑制及相关机制目的:观察PPARγ配体RGZ对人黑素瘤细胞A375体外趋化功能及CXCR4的表达的影响,探讨PPARγ经其配体激活后对人黑素瘤细胞A375体外趋化功能的抑制及机制。方法:(1)体外培养人黑素瘤细胞A375;(2)四甲基偶氮唑蓝(MTT)法检测不同浓度的RGZ在24h、48h、72h对A375细胞的增殖抑制率;(3)RT-PCR、Western-Blot分别检测RGZ对A375细胞的趋化因子受体CXCR4 mRNA及CXCR4蛋白表达的影响;(4)应用Boyden小室研究RGZ对A375细胞体外趋化功能的影响。结果:(1)随着RGZ浓度的升高和干预时间的延长,A375细胞的增殖受到抑制越明显; 24 h干预点,浓度为10、25μmol/L时,RGZ对A375细胞增殖抑制率分别为4.86±0.31、5.15±0.52,细胞毒性作用不明显(P>0.05);(2)RT-PCR显示RGZ能下调CXCR4 mRNA的表达,同时Western -blot结果显示10μmol/L组、25μmol/L组与对照组相比CXCR4蛋白的表达显著下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 0. 01)。(3)趋化实验显示: 0μmol/L组、10μmol/L组、25μmol/L组穿过Boyden小室膜的A375细胞的数目依次为184.467±13.721,134.133±17.896,73.867±11.068,可见随着RGZ浓度的升高,穿过Boyden小室膜的A375细胞数显著减少(P < 0. 0 1)。结论:PPARγ配体RGZ能以剂量依赖方式下调A375细胞CXCR4mRNA、CXCR4蛋白的表达;同时RGZ作用24h后,随着干预浓度的增高,穿过Boyden小室膜的细胞数显著减少。因此,我们推测:PPARγ配体RGZ能抑制人黑素瘤细胞的趋化功能,其机制可能与下调肿瘤细胞的CXCR4基因表达有关。第二部分PPARγ配体罗格列酮对人黑素瘤细胞体外侵袭能力的抑制及其机制目的:观察PPARγ配体RGZ对人黑素瘤体外侵袭能力的影响及检测MMP2及TIMP2的表达,探讨PPARγ配体RGZ对人黑素瘤体外侵袭能力的抑制及其机制。方法:(1)体外培养人黑素瘤细胞A375; (2)RT-PCR、Western-blot检测RGZ(0μmol/L组、10μmol/L组、25μmol/L组)对黑素瘤侵袭相关的基因MMP2、TIMP2表达的影响;(3)Transwell侵袭实验检测PPARγ配体RGZ对黑素瘤细胞体外侵袭能力的影响。结果:(1)RGZ(0μmol/L组、10μmol/L组、25μmol/L组)能在mRNA和蛋白水平下调MMP2的表达,组与组之间相比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TIMP2 mRNA的表达上调,10μmol/L组、25μmol/L组与0μmol/L组相比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但是10μmol/L组与25μmol/L组之间相比无统计学意义(P>0.05);(2)侵袭实验显示,0μmol/L组、10μmol/L组、25μmol/L组穿过Transwell小室膜的A375细胞数依次为210.7±14.9、154.1±7.7、87.3±8.1,组与组之间相比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随着RGZ浓度的升高,穿过Transwell小室膜的A375细胞数显著减少。结论:PPARγ配体RGZ能抑制人黑素瘤细胞的转移,且其作用随着RGZ的浓度增高而增强。其机制可能与下调MMP2的表达有关,而与TIMP2的关系有待进一步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