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氧化钛纳米管阵列的构筑及其机理和改性研究

被引量 : 10次 | 上传用户:zddlcp0503061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采用电化学恒压阳极氧化工艺,成功实现了Ti基底上的高度有序二氧化钛纳米管阵列结构的构筑,并通过XRD、SEM、TEM对该结构的晶型及表面形貌进行了表征,实验研究了阳极氧化参数对纳米管阵列结构参数的影响。实验发现纳米管管径受氧化电压的控制;纳米管的长度受氧化时间、氧化温度以及电解液pH值的共同作用;纳米管的光滑度和表面的洁净度则分别与电解液种类和含水量有关。在实验的基础上,本文对纳米管阵列结构的形成和发展过程进行了深入探讨,提出了纳米管生长的场致腐蚀-击穿机理。该机理认为:管状结构的出现主要是由于阳极电极表面电场分布不均匀所致——孔内较低的场强有利于氢离子的靠近,从而促进化学腐蚀反应发生形成管腔;而孔间极高的电场强度导致了孔间隙氧化膜电击穿,从而构成管隙。依据本机理,本文对阳极氧化法构建纳米管阵列实验中出现的一些现象,如电压与管径的正比关系、光滑纳米管的形成、电流曲线变化以及波动特征、管壁环形凸起的形成等,进行了合理的解释,并总结了能够形成氧化物纳米管的金属种类以及前提条件。基于这种思想,本文提出了场边界层的概念,并从理论和数值模拟的角度对场边界层内非均匀分布的电场特性进行了推导论证,分析了该电场分布对F-、H+以及O2-等离子的迁移特性的影响作用。归纳出了构建二氧化钛纳米管阵列所经历的10个阶段:1)松散氧化外层的形成;2)致密氧化内层的形成;3)微观裂纹的形成;4)微观裂纹的发展;5)蚀点阵列的形成;6)蚀点的发展;7)纳米管管间隙的出现(管间击穿发生);8)纳米管管孔的生长(连续化学腐蚀);9)纳米管管隙的发展(多次间断击穿);10)纳米管的稳定生长。不仅如此,与纳米管阵列的制备工艺相结合,本文还提出了一种以硫脲为添加剂,制备改性同步进行的二氧化钛改性工艺。利用电化学工作站,我们对通过该方法制备得到的改性纳米管阵列二氧化钛样品进行了光电流测试。实验发现:无论是在可见光还是紫外光的激励下,与相同条件下制备的未改性纳米管阵列二氧化钛相比,该样品都具有较高的光电流密度:在可见光和紫外光激励下改性后和未改性样品的光电流分别为0.1、0.012和0.7、0.42mA/cm~2。借鉴其他学者提出的氧空位理论,最后本文对二氧化钛的改性机理进行了合理诠释。
其他文献
镀锌和镀铝钢材以其良好的耐蚀性能和机械性能,一直被广泛的应用于水环境中。PVC包覆热浸镀钢丝在水底电缆工程中应用较多,主要是将PVC材料通过挤压包覆在热浸镀钢丝的表面,
“雅曼达噶”即大威德金刚,是藏传佛教重要的护法神。本文考证了乾隆时期所建的七处皇家“雅曼达噶坛”,分析了神坛的建筑特点与文物陈设状况,理清了这种重要的佛堂模式的特
论文的本部分宏观地考察了中原、河西、于阗、龟兹的普通卢舍那佛及卢舍那法界图像,并总结出各地区图像的区域特征。不同地区的卢舍那法界图像特点不尽一致:世界海的形象,中
大齿轮作为工业生产中重要的基础元件,在实际生产中已经得到了普遍应用,其制造技术及精度检测技术也在不断地更新和提高。本文详细阐述了国内外大型齿轮测量仪器的发展现状,
有明一代,宦官的势力遍及帝国中枢和地方要塞,对明朝政治、经济、军事以及文化等各方面都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就军事上来说,自明中期以来,宦官不仅提督京营、监军统兵、镇守地
开展《保险学》课程设计,对于进一步完善经济与管理专业课程体系,提升《保险学》课程教学质量和水平具有重要意义。应从课程定位、教学目标、内容体系及教学方式方法等方面对《
无论是在资讯爆炸的当下用于向用户传达信息和观点,还是改良图形用户界面的友好程度,信息可视化设计都成为一个重要的手段。信息可视化借助图形化手段来传达信息和观点,一个优秀
花生白绢病是一种土传真菌性病害,在我国多数花生产区均有发生,以南方地区发生较多,近几年山东胶东地区有发生加重的趋势。现将该病的发生特点与综合防治技术介绍给大家。1.
对如何利用大数据挖掘的方法来提升移动通信网寻呼成功率,进行了比较有益的探索,并在现网中得到验证,该方法的实际效果非常有效。其大数据挖掘的思路和方法,可广泛用于移动通
情感因素对第二语言习得、学习和教学都有非常重要的影响。本文试从学习动机、学习态度,学习者的性格,语言焦虑四个方面来讨论情感因素对第二语言学习的影响。根据Gardner和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