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社会经济快速发展的今天,日益严峻的能源问题却严重制约着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技术进步可通过改进现有设备、推广适应经济和可持续发展的新工艺来节约能源投入,降低能源强度。工业部门是技术投入最多的部门,能耗量却占了中国能源消费总量的70%。因此,研究如何通过提高技术水平来降低工业行业的能源强度有着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本文主要从定性和定量两个角度研究技术进步对工业能源强度的门槛效应:首先,对已有的相关文献进行系统的分析和梳理,为本文的研究奠定基础。其次,文章分析了中国技术进步和能源强度的发展现状,对所要研究的工业能源强度和技术进步进行概念界定,并在此基础上分析技术进步对能源强度的作用机制以及技术进步对工业能源强度影响的门槛差异,为后续研究提供理论支撑。再次,文章搜集整理了2002-2013年间我国工业部门的分行业面板数据,利用DEA-Malmquist指数法测算工业分行业的全要素生产率,以此作为技术进步指标,构建技术进步对工业能源强度的门槛效应模型,并进一步分析在不同FDI进入程度、R&D水平和人力资本投入下,技术进步对能源强度影响的差异。研究结果表明:技术进步对工业能源强度存在比较显著的门槛效应。当FDI进入程度、R&D水平和人力资本在较低水平时,技术水平的提高能够显著降低工业能源强度。当FDI进入程度和R&D水平处于较高水平时,技术进步对能源强度同样存在显著的降低作用,但其对能源强度的抑制作用有所减弱;而当人力资本的水平提高时,技术进步对能源强度的负向抑制作用却有所增强。根据上述研究,文章最后从合理引进技术,支持自主创新和重视人力资本积累三个方面提出了提高技术水平,促进技术进步,从而降低能源强度的相关政策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