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本课题是在前期移植肾三维血管容积显像和超声造影方法学、肾功能稳定组及慢性移植物肾病血流灌注参数值研究的基础上继续扩大样本量,运用ROC曲线对比分析彩色多普勒、三维血管容积显像和超声造影成像技术在诊断移植肾慢性排斥反应的准确性以及对其不同病理类型的应用价值,并分别获得这些检查方法中有意义参数指标和评价移植肾慢性排斥反应及其两种病理类型的敏感度、特异度,使临床对移植肾慢性排斥反应及不同病理类型的超声表现和一些新的参考指标有一个初步的了解。【方法】1、选取我院术后随访的移植肾患者119例,对每一位患者分别进行彩色频谱多普勒、三维血管容积显像和超声造影检查,应用ROC曲线分析各项参数评价慢性排斥反应的准确性、敏感度和特异度,并获得最佳参考临界值。2、根据最新Banff2009移植肾病理分类方案,结合本院穿刺病理结果将整个慢性排斥反应组患者分为两组:即T细胞介导型慢排组(TCMR组)、抗体介导型慢排组(AMR组),探讨彩色多普勒、三维血管容积显像和超声造影在鉴别不同病理类型中的临床应用价值,并应用ROC曲线获得有意义参数的敏感度、特异度及最佳临界值。【结果】1、慢排组与移植肾稳定组各参数比较:慢排组CDEI血流分级为0~4级,频谱多普勒参数RI、PI增高(P<0.05);3D-CPA血流分级为0~5级,三维血管容积参数VI、FI、VFI均减低、MG增高(P<0.05),而V无统计学意义(P>0.05);超声造影参数皮、髓质的RT、TTP、mTT均延长(P<0.05)。2、慢排组ROC曲线下面积比较,频谱多普勒RI比PI更大,三维血管容积参数VI、FI、VFI比MG、V更大(P<0.05),超声造影参数RTc较其它造影参数更大(P<0.05),且RTc曲线下面积大于VI、FI、VFI、RI(P<0.05)。3、最有意义参数中,当RTc=7.87s、VI=36.77%、FI=46.51%、VFI=23.18%、RI=0.62时诊断移植肾慢排的敏感度分别为:90.2%、78.4%、75.7%、83.8%、65.6%,特异度分别为:75.6%、63.3%、73.3%、72.4%、73.5%。4、两组慢排病理类型比较:CDEI和3D-CPA血流级别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超声造影参数RTc和三维血管容积参数VFI有统计学意义(P<0.05)。5、当RTc=9.15s、VFI=22.24%时评估T细胞介导慢排的敏感度分别为86.7%、83.3%,特异度分别为79.2%、70.3%;当RTc=10.47s、VFI=20.47%时评估抗体介导慢排的敏感度分别为87.5%、85.7%,特异度分别为78.7%、70.0%。【结论】1、超声造影与三维血管容积显像诊断移植肾慢排的敏感度及特异度比彩色多普勒更好,超声造影比三维血管容积显像的敏感度及特异度更好。2、超声造影参数RTc评价移植肾慢排的敏感度和特异度均较VI、FI、VFI、RI更好,可为临床提供更佳的参考指标。3、超声造影参数RTc和三维血管容积参数VFI对移植肾细胞介导慢排和抗体介导慢排有鉴别诊断价值,但可能受血流级别影响,后期将扩大病例对两组病理类型不同血流分级细化分组后做进一步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