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出行绿色可视指数 ——基于街景照片的城市出行绿色可视能力评价

来源 :吴洁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kuanaiTTA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城市交通系统是城市基础设施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寻求更高生活质量的城市居民来说,提升个体交通出行的舒适感是至关重要的。良好的出行体验除了与交通系统的性能有关,还和城市环境密切相关。城市街道绿色植被作为城市景观的重要构成元素,在提升城市环境质量的同时能够给居民带来愉快的交通出行体验。从视觉上研究城市绿色覆盖状况,逐渐成为评价乘客交通出行体验的重要工具。当前研究尚未建立街道可视绿色与城市交通出行体验之间的联系,如何客观评价城市交通出行绿色可视能力,并以此辅助城市交通规划及城市绿化建设是一个有待深入研究的主题。免费开源的海量街景数据,可对城市环境进行直观真实的重建,是城市街道绿色植被分布状况评估的重要数据源。然而,如何从浩如烟海的街景照片中挖掘有效信息,获取城市街道绿色,并将其与交通出行相关联,从而有效评估城市出行绿色可视能力,是亟需探索的课题。针对以上问题,本文以城市出行绿色可视能力评价为目标,提出一个新的概念—城市出行绿色可视指数(Green View Index–Urban Transportation,简称GVIUT),包括可视绿色总量、绿色可视距离、绿色可视时间、单位距离绿色可视率和单位时间绿色可视率等五个量化指标;基于街景数据,综合网络数据爬取、图像处理、空间分析等技术,建立街道可视绿色与城市交通出行体验之间的联系,探索城市出行绿色可视指数的计算方法。具体研究内容如下:(1)城市出行绿色可视指数的定义及计算方法在城市街道尺度,提出城市出行绿色可视指数,用以表征城市中不同地理位置的居民在到达不同的目的地沿途所能看到绿色植被的能力。城市出行绿色可视指数的计算包括四步:街景全景照片的获取、基于街景全景照片的绿色视觉量计算、地图API路径信息爬取及城市出行绿色可视指数各指标的计算。(2)城市尺度城市出行绿色可视指数的分析与验证在城市尺度,研究城市出行绿色可视指数的影响因素及不同指标的差异性,探讨该指数的有效性及实用性。以昆明市中心城区为实验区,选取位于中心城区不同方位的地点作为实验的目的地,采用不同的交通方式,多角度综合衡量居民的城市出行绿色可视能力;研究城市出行绿色可视指数对于交通规划及绿化建设的实践性意义;引入实地调研数据验证该指数用于评价城市出行绿色可视能力及居民出行舒适体验度的实用性。(3)基于城市出行绿色可视指数的全球城市出行绿色可视能力评价在全球尺度,研究将城市出行绿色可视指数的应用拓展到全球首都城市,进行全球城市出行绿色可视能力评价。选取全球62个首都城市为研究区,以市中心为目的地,采用不同的交通方式,衡量各城市居民的城市出行绿色可视能力;从全球层级、大洲层级及城市内部三个角度评价并分析全球首都城市的城市出行绿色可视能力并为城市绿化建设提供指导性意见。研究结果表明:(1)城市出行绿色可视指数计算结果与目的地和出行方式两个重要因素有关;对于有特定出行目的地的司机和个人出行者,除了众所周知的出行费用因素外,可以优先选择城市出行绿色可视指数值较高的路线,从而获得更舒适的出行体验。此外,对于没有明确目的地的出行,例如跑步或步行锻炼时,本研究提出的城市出行绿色可视指数可以作为选择交通出行路线的指南。(2)吉隆坡、万象、雅加达和新加坡是城市出行绿色可视指数衡量结果表现最好的城市,而苏克雷、比什凯克、乌兰巴托和哥本哈根的表现最差;欧洲和亚洲的居民城市出行绿色可视能力与地理位置显著相关,欧洲地区的居民城市出行绿色可视能力从西向东呈逐渐增加的趋势,而亚洲地区从北到南逐渐增加;增加城市主干道路以及居民出行目的地周围一定范围内的街道绿化,有益于提高该城市的城市出行绿色可视能力衡量值。本文提出的城市出行绿色可视指数以“人视角”为中心,充分考虑了人的出行感受,为研究人在交通出行过程中对绿色的视觉感知状况提供了理论和新框架,且能够广泛应用于全球各城市的城市出行绿色可视能力评估;从免费易得的开源街景数据出发,提出的城市出行绿色可视指数的定量计算框架,不仅为分析交通出行过程中的城市绿化状况提供了新的视角,而且进一步扩展了街景图像的实际应用。
其他文献
<正>目的观察分析临床眼部疾病相关的精神异常及疾病的特征。对象与方法回顾性分析因眼病就诊发现伴有各种精神异常的11例患者;其中男性患者6例,年龄24至36岁,平均30±6岁:女性5例,年龄26至54岁,平均40±16岁,眼病发病时间3个月至3年;眼科疾病的诊断由眼科确定,精神疾病的诊断由精神科医生确定。结果(1)准分子术后干眼症诱发发焦虑、抑郁症患者7人,长期持续的术后干眼状态导致患者生活信心、生
当前,火灾现场的情况日益复杂,火势控制难度越来越大。假如在灭火救援过程中,消防救援人员对于火场的情况了解不足、没有及时地处理突发事故、指挥工作不到位等,都会削弱灭火救援能力,影响到救援效果。所以需要加强实战训练,全面提升消防队伍的灭火救援能力,从而提高救援工作的实效性。主要探讨了提升消防队伍灭火救援能力的策略,以供参考。
本文针对目前高层建筑管理中的薄弱环节,分析了影响和制约高层建筑消防安全管理的多种因素,并对消防安全管理在灭火救援行动的作用进行了论述,就如何强化消防管理工作、提升灭火救援效能提出对策和建议。
<正> 在十五年期间我们运用皮下注入氧气医治了许多皮肤血管炎。观察了112名从18岁至55岁的具有各种类型皮肤血管损害的病人:急性变态反应性血管炎(真皮血管损害),皮肤型结节性动脉外膜炎慢性毛细血管炎。按照规定隔日在每个小腿或股部皮下
期刊
期刊
《国家适应气候变化战略2035》中这样解释“适应”:加强自然生态系统和经济社会系统的风险识别与管理,采取调整措施,充分利用有利因素、防范不利因素,以减轻气候变化产生的不利影响和潜在风险。具体到企业层面,如何理解适应气候变化?中国企业适应气候变化整体的水平究竟如何?本文就企业应对气候变化的现状进行梳理,探究了信息披露背后,企业对适应气候变化议题的管理逻辑和战略性抉择。
期刊
目的:利用临床数据和关联分析探讨芙蓉膏外敷联合中药治疗活动期膝骨关节炎(Knee osteoa-rthritis,KOA)的疗效。方法:于我院2019年8月—2020年8月单独中药治疗和联合芙蓉膏外敷的KOA患者中各随机抽取35例,作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收集两组临床资料,比较两组患者炎症因子水平、骨性关节炎指数(WoMAC)及疼痛程度。结果:(1)对照组C反应蛋白(hs-CRP)(11.05±2.5
目的:通过口服丹参化瘀汤联合芙蓉膏外敷治疗肉芽肿性乳腺炎(GM)并发下肢结节性红斑(EN),分析控制炎症表现的临床相关指标,探讨该法对GM并发下肢EN的疗效。方法:收集在安徽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乳腺外科就诊,符合GM并发下肢EN的40例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成两组,每组20例。研究组予丹参化瘀汤口服,对照组予头孢地尼胶囊口服,两组患者同时采用院内制剂芙蓉膏外敷下肢结节性红斑处,观察周期为14
风险决策和跨期决策与人类生存发展密切相关,日常生活中人们总是在不同发生概率或不同发生时间的结果中做出选择。两类决策因决策模型发展的相似性,使得研究者怀疑它们可能拥有相似的核心算法。本研究依据实验性分离思想,探究概率、时间、社会、空间心理距离对两类决策的影响及作用机制,采用过程检验的方法考察两类决策过程模型,以期探索构建基于心理距离的统一行为决策理论的可行性。研究一操纵选项内心理距离的远近,观察四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