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震作用下核安全壳扭转动力参数识别研究

来源 :黑龙江科技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aoyi101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核安全壳是核反应堆防止核泄漏的最后一道安全屏障。正确、有效地评估核安全壳结构的扭转振动特性,关系到结构的抗震安全。核安全壳在维持核电厂正常运行,确保人员安全的同时,其复杂的扭转振动特性和不确定的动力参数给结构的参数识别和地震损伤监测工作带来了新的挑战。识别地震作用下核安全壳的扭转动力参数,且将其应用于结构地震损伤监测和抗震安全评估中具有重要的意义。本文以某核电厂预应力混凝土安全壳为研究对象,采用基于状态空间法和输入未知时的结构物理参数时域识别法,识别得到结构在地震时的扭转动力参数,从而确定结构在地震作用下扭转损伤时的最不利部位。本文开展了以下研究工作,并取得了相关成果:(1)研究了核安全壳结构弹性扭转地震反应的动力时程及扭转效应的控制指标。在自重、自重和预应力共同作用两种工况下进行核安全壳结构地震作用下弹性动力时程分析,研究预应力引起的刚度对核安全壳结构抗震性能的影响。基于扭平分量比、扭平周期比、层间位移角、扭转位移比及扭转效应系数指标分析核安全壳结构在地震作用下弹性扭转效应的影响规律。(2)采用了一种通过双最小二乘法直接识别得到结构的模态参数,由模态参数特性间接得到物理参数的状态空间识别法。通过建立结构连续时间和离散时间状态空间模型,对连续时间的采样点进行离散化,给出了离散时间状态空间识别准则,加入高斯白噪声模拟,识别了核安全壳结构在地震作用下弹性扭转振动时的物理参数,进一步确定结构的扭转损伤程度及最不利部位,并反演了输入地震动的时程。(3)基于全量补偿法与“统计平均法”相结合的复合反演算法,进行了输入未知时的核安全壳结构物理参数时域识别。引入质量比例阻尼、刚度比例阻尼及Rayleigh阻尼三种不同比例阻尼系数的识别,与状态空间识别法中的结构层阻尼识别精度对比,表明了该识别法极大提高了比例阻尼参数及相应的层抗扭刚度的识别精度。最后验证了该复合反演算法具有更强的噪声适应能力,并在识别结构扭转薄弱部位损伤时具有更高的识别精度以及反演输入地震动时程时具有最优的反演结果。
其他文献
网格絮凝池是水处理的重要构筑物,其设置的好坏直接影响出水的效率。在实际工程设计中,多采用规范中所给出的范围值进行设计,但对于同一处理水量的网格絮凝池不同设计人员所
在历次地震灾害时,楼梯非但没有成为重要的逃生通道,反而严重地破坏和阻断了人们的逃生,楼梯往往先于主体结构破坏前产生种种严重破坏,影响应急使用,尤以框架结构中楼梯破坏
考虑到目前大量科研人员将主要精力放在桥梁结构的研究上,而忽略了桥面铺装层的受力和耐久性的分析。然而铺装层的破坏将直接导致桥梁不断增大的经济损失和桥梁的安全问题,本
徐变和收缩作为混凝土在长期荷载作用下的固有属性,一方面会降低构件及结构的整体刚度,而另一方面会对构件和结构的整体变形特性及承载力产生较大的影响,因此有必要对长期荷
稳定性问题在网壳特别是单层网壳结构设计过程中往往起着控制作用,对于形状复杂不规则的网壳结构,其稳定性不容易把握,因此设计中更加需要重视。本文以实际工程深圳市当代艺
基于冻土复杂多变的物理力学性质对冻土区防灾减灾和工程建设中举足轻重的影响,以及近年来基于冻土蠕变,应力松弛和长期强度等宏观的流变性质和基于微细观结构观测的颗粒位错
随着2008年北京奥运会、2010年上海世博会的相继召开,国内大跨度空间结构的应用进入了蓬勃发展的新时期。对于涉及重大公共安全的空间结构,深入分析健康监测资料以正确评估结
高速铁路线下结构沉降变形量级较小,最大沉降量通常只比沉降观测精度大一个数量级,且相对波动较大,因此,实测数据的微小波动会对预测结果产生较大的影响,在软土地基等较大变
饱和土作为土力学基本框架的重要组成部分,其理论己经基本趋于成熟,而非饱和土在实际工程中分布更为广泛,但由于其工程特性更为复杂,理论尚不完善。在岩土工程施工中,土体经
岩体中的结构面对整个岩体的力学性质有着重要的影响。岩体在实际工程中承受静载作用的同时,也承受着循环荷载作用,研究裂隙岩体在循环荷载下的力学特性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