守望乡土:边疆地区乡土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研究

来源 :陕西师范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uoqh16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课程资源是新课程改革能否顺利推行的重要因素。落实边疆地区的新课程改革的关键在于开发利用边疆地区的课程资源。边疆地区一直都被称为“少(少数民族)、边(边疆)、穷(贫穷)”地区,“贫困”和“落后”是边疆地区的代名词。然而,在教育学中,在教育学研究领域,边疆地区的贫困主要在经济上,对于课程资源而言,边疆地区却并不贫困也并不缺乏课程资源。边疆地区尽管很少有专门的实验室和图书室等这些课程资源,但其拥有丰富的动、植物资源,聚居的多个少数民族形成了其特有的文化生活方式,这些资源都为当地乡土课程资源开发提供了必备的资源基础。单单缺乏对课程资源的正确认识及有效开发利用,不仅使得边疆地区基础教育一直缓慢发展,即出现课程资源的短缺,另一方面也使得边疆地区不能充分利用自己丰富的乡土课程资源,推进当地新课程改的进程。基于此,研究者选取了位于边疆地区的漕涧镇作为个案研究,通过对案例地区发放相关调查问卷以及开展相关访谈等方式的实地考察,在呈现该地区对乡土课程资源开发利用的现状同时,剖析隐藏于现状背后的本真。研究发现该地区大部分教师、家长认识到乡土课程资源开发和利用对师生、地方和学校的价值。然而,在乡土课程资源的开发利用的实践中教师行为较为薄弱;当地应试教育比较严重,仅开发利用的部分乡土课程资源在操作中也缺乏系统性和规范性;学生渴望掌握更多的乡土知识与当地乡土课程资源的开发利用滞后的现状形成矛盾。通过对数据和资料的理性分析,发现当地乡土课程资源开发利用相对滞后的主要原因有:教师对乡土课程资源的片面认识;乡土课程资源开发利用的保障机制不到位,这主要表现为教师培训不到位,当地师资力量薄弱,缺乏乡土课程资源开发所需的人力;乡土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的财力、物力支持不到位,缺乏所需的物质基础;现行教育评价制度制约乡土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鉴于此,研究者认为边疆地区有效开发利用当地乡土课程资源。首先,应建立乡土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的运行机制,这主要包括遵循边疆乡土课程资源的开发利用原则;建立边疆乡土课程资源的开发利用途径;积极创设乡土课程资源开发利用的评价方式。其次,健全边疆乡土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的保障机制。这包括三个方面,第一,通过加大教师培训力度,改善教师队伍,增强师资力量,从而提升教师开发利用乡土课程资源的能力。第二,增加物质投入,奠定边疆乡土课程资源开发利用的物质基础。第三,强化乡土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的管理制度。最后,改善现行教育评价方式,为乡土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的创设所需要的氛围。同时,边疆地区的乡土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其最大的价值在于满足边疆地区学生的需求,学生既需要心系边疆地区也需要在都市化的城市中生存。因此,在开发利用边疆地区乡土课程资源时,应努力探寻乡土知识和普遍性知识的最佳结合点,在尊重乡土知识、乡土文化,将其引入到学校教育的同时,也应将其与普遍性知识相糅合。
其他文献
目的 研究对比手术夹闭与血管内介入治疗颅内宽颈动脉瘤的疗效。方法 选择2014年9月~2015年9月我院收治的颅内宽颈动脉瘤患者86例。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患者采用手术
以数字技术为基础的新媒体,对我国传统文化的传播带来较大变革,数字新媒体以其独特的优势为传统文化的传播构建起极具特色的数字化平台。我国传统文化的传播方式正与数字新媒
目的探讨急性胰腺炎患者消化内科治疗的疗效。方法选取我院2013年6月-2014年10月收治的急性胰腺炎患者64例作为研究对象,对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所有患者均采用消化
<正>脓毒症是因感染而引起宿主反应失调,进而导致危及生命的器官功能障碍[1]。脓毒症及脓毒症休克是危重症领域的难题,具有高发病率和高病死率,给临床诊治带来极大困难。据文
汉字学是高校,尤其是高师汉语言文学专业的一门主干课程。当前该课程建设在五个方面尚待加强:课程的定位,实用教材的编写,教学体系的完善,现代化教学手段的引入,合格师资的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