窄带成像结合放大内镜技术在早期食管癌和癌组织浸润深度的诊断准确性研究

来源 :上海交通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buctda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研究背景:在我国每年死于消化系统肿瘤的人群中,食管癌约占25%,在胃癌之后位居第2位【1】。患者发觉到医院就诊时往往已是食管癌中晚期,大多失去了根治性手术切除的机会,术后病人5年生存率仅为10%【2-3】。而早期食管癌经手术切除后5年生存率可达90%以上【4】。现在,内镜下粘膜下层剥离术(ESD)、内镜下粘膜切除术(EMR)等内镜下治疗早期食管癌的技术日趋成熟,能达到外科手术一样的效果。随着内镜成像技术不断成熟和相关技术领域的发展,食管癌的早期诊断、早期治疗已经成为消化道内科各医生们的主要研究方向。  研究目的:通过窄带成像结合放大内镜技术(magnifying endoscoy,narrow-band imaging,ME-NBI)观察食管上皮乳头内毛细血管袢(intrapapillary capillaryloop IPCL)清晰程度及IPCL分型判断病变的性质与病理组织学比较的诊断准确率和癌组织浸润深度的准确性,评估窄带成像结合放大内镜技术(ME-NBI)对于早期食管癌及其浸润深度的诊断准确性,探讨内镜窄带成像技术在早期食管癌诊断方面的优势和意义。  研究方法:回顾性收集61例内镜粘膜下剥离术(ESD)治疗后经组织学病理确诊为早期食管癌和癌前病变的病人,所有病变经放大NBI检查后选择内镜黏膜下剥离术(ESD)以及外科手术,将白光镜活检结果和ME-NBI分型与治疗后病理诊断进行对比分析,明确ME-NBI判断食管早癌的准确性是否优于白光活检,并分析ME-NBI在判断早期食管癌的浸润深度的总体准确性。  结果:术前普通白光内镜活检病理结果诊断早期食管癌的准确率为39.3%(24/61),而术前ME-NBI诊断早期食管癌的总体准确率达到95.1%(58/61),经卡方检验分析得出,NBI-ME对食管早期病变的诊断准确性显著高于白光活检病理(P<0.01)。同时,NBI-ME对早期食管癌浸润深度诊断的总体准确率为82.5%(47/57)。  结论:窄带成像结合放大内镜技术(NBI)是对早期食管癌诊断和检查有重要意义的检查方法。通过本研究,可得出以下结论:ME-NBI分型对于判断食管早癌的准确度明显高于术前白光内镜活检病理诊断。同时ME-NBI判断食管癌浸润深度的准确率较高,为治疗方案的选择提供有价值的依据。
其他文献
目的:  目前我国实施肝移植的肝癌患者有相当数量超过了米兰标准或者杭州标准,为了改善这些患者的预后,本次研究通过回顾性分析方法了解影响肿瘤复发的因素和预防性化疗对患者
一些先天性畸形及后天膀胱疾病,如神经源性膀胱、膀胱外翻、后尿道瓣膜等,最终往往需要进行膀胱扩大术。目前临床上治疗的金标准是胃肠膀胱成形术,然而利用胃肠组织替代膀胱存在
本文重点从屯留县少儿拉丁舞开展现状入手,进一步分析屯留县少拉丁舞在开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从而提高少儿拉丁舞的教学质量,提高人们对拉丁舞的认可程度,促进拉丁舞在屯留县
2017年作为全国唯一的社会力量办体育改革试点城市温州,成为了第一个吃螃蟹的人,在体育产业升级开发、体育设施投入、竞技体育产出等多方面开花结果.我区作为杭州地区的经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