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拟剧论由美国著名社会学家戈夫曼提出,是符号互动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该理论把人生和社会比作一个舞台,社会成员作为这个舞台的表演者,他们都十分关心自己如何在众多的观众面前塑造良好的形象。在互联网社会,受众进行社会表演的场域发生了重大变化,原来面对面的直接交流被虚拟的间接交往所取代,社交媒体用户的交往逻辑也正在呈现出新的特点。微信是受众之间用来发送信息和共享流媒体内容的工具和平台,随着移动智能终端的不断发展,微信逐渐成为当下最热门的社交应用软件。如今,微信既是个人信息发布的“教堂”,同时它又是用户进行自我呈现的“集市”;它不仅为组织和个人提供营销和支付载具,它还为失范的表演行为准备了温床。如何从后台出发,培养受众健康的微信前台行为方式,是当今微信研究的重要课题。 本文基于中国社会转型的大背景,利用戈夫曼的拟剧理论框架,分别从宏观和微观角度研究了微信用户的行为方式。在研究方法的选择上,论文采用了虚拟民族志、内容分析、归纳演绎和个案研究等方法,系统探究和透视了微信用户的基本情况、声像图文等文本内容和后台的行为表征,同时指出了所要解决的主要问题:以中国社会的转型和微信虚拟空间的特征来说明用户行为互动所处的社会环境与角色载体;行为是由认识支配的,利用戈夫曼的拟剧理论对微信媒体用户行为的心理动机进行剖析;为了获得其他微信用户的认同,透视用户在前台通过什么样的行为模式对自身的形象进行管理和协调;对微信用户前台和后台的行为模式进行梳理,研究用户线上行为与线下行为之间的互为关系;探讨微信用户行为方式对人际传播和整个社会的影响,从而提出积极健康的微信前台行为模式。研究结果显示,为了获得社会和个人的认同,防止被“污名化”,微信用户先后运用理想化表演、误解表演、神秘化表演、顺从表演和补救表演等印象管理艺术,以达到控制信息和维护差序关系格局的目的。 在强关系和弱关系同时并存的微信场域中,一些微信用户的行为方式还存在种种的失序现象。规范微信用户的前台线上行为是一个系统工程,用户一方面要坚持组织和社会规则,提高媒介素养,利用互联网精神使用微信,另一方面还需国家建立不良信息过滤机制,健全微信行业立法,以共同建构和谐、理性、文明的移动互联网络生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