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众传播中的“会话含义”研究

来源 :山东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umei200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大众传播中存在着大量的"会话含义"现象,案例不胜枚举。传播学家施拉姆认为,在大众传播过程中,传播主体通过讯息的传受而相互作用,在传播过程中的双方往往在依次扮演着不同的角色,诸如译码者、解释者和编码者等。那么,大众传播过程表现为符号作品的流通,但本质上是符号作品意义的交换。而会话含义不仅影响着传播主体对符号作品的意义解读,还进一步影响着大众传播中传播效果的呈现。会话含义理论研究的拓展和传播学实践的需要使得对"会话含义"的研究必须打破语用学壁垒,会话含义不仅是语用学的课题,而且是传播学的课题。尚未有人系统研究大众传播中的"会话含义",但这却是传播学研究中不可忽视的问题。首先,本文重新规定了大众传播中"会话含义"的内涵与外延。大众传播中的会话含义不再局限于人际中的言语交流,其形式更为丰富,呈现不同的特点。语用学中的会话含义的定义已不能完全适用于大众传播中的会话含义概念。在大众传播中,传播主体应是会话含义的推导主体,在会话含义推导中,社会场景是重要的因素。会话含义指的是,在特定的社会场景中,传播主体推导出来的符号作品的规约意义之外的意义。其次,本文从真实的大众传播案例出发,论证了大众传播中存在着大量的"会话含义"现象,并对大众传播中"会话含义"的分类和特点进行了论述。基于符号学的分类方法,将会话含义分为基于语言符号的会话含义以及基于非语言符号的会话含义;从对社会场景的依赖性出发,将会话含义分为一般会话含义以及特殊会话含义,不同的会话含义有着不同的特点。会话含义必须在特定的社会场景中才能生成,社会场景是会话含义生成的重要因素。与"社会场景"相类似的概念,如"情景"、"语境"等内涵不定,在具体使用时随意性很大,没有形成科学的共识。本文借助心理学、语用学和传播学的视角,揭示传播过程中"社会场景"本质属性,同时深入论证了"社会场景是传播主体的心理场"这一观点,并分析了社会场景的动态性特征。最后,本文对会话含义的动态性进行了解读。大众传播是一个动态的过程,社会场景具有动态性特征,那么对会话含义的分析必须也是动态的。本文认为,会话含义的动态性体现在:会话含义在大众传播过程中是动态变化的;会话含义和规约含义历时的动态转化,并构建了 "传播主体动态解读会话含义的模式"以及"大众传播作品意义演变模式",为大众传播作品的意义演变、传播效果的呈现作出了理论上的支撑。
其他文献
近年来,随着互联网产业的飞速发展,社交网络(SNS)也开始迅速发展、普及。因此,人们的社交和沟通方式也产生了巨大的变化。目前,Facebook和Twitter两大SNS网站位列全球十大网站榜
作为一种综合了博客、即时通信、互联网、手机等各方优势的新型传播媒介,微博凭借其和其他网络媒体共同组成的新型信息传播技术的强大优势,让普通民众掌握了更多的话语表达机会
学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