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进入21世纪以后,遗产保护的观念日渐深入人心。对于建筑遗产保护进行的相关决策活动往往是一种不可逆的重大事件,稍有不慎,就会对建筑遗产带来不可修复的永久破坏。本文就以苏州古城墙这一建筑遗产的修复次序为需要解决的问题,探讨了一种科学的方法——多属性决策在该重大事件中的运用,并提出排序方案。多属性决策的方法在国内外建筑遗产领域中的应用极少,而在城墙中的应用更是几乎没有。但是这种方法很适用于要从运筹学及系统工程角度考虑的问题,并且城墙的修复它本身就是个系统工程,需要跨学科的考虑。所以将多属性决策纳入到城墙修复之中是本文的主要过程。本文主要工作以及结果如下所示: (1)依据苏州城墙的实际情况选择了要使用的三种多属性决策方法,即多属性价值理论(MAVT)、选择与淘汰法(ELECTRE III)和偏好顺序结构评价法(PROMETHEE II)。 (2)通过文献整理以及专家咨询的方式确定了古城墙价值评价指标及指标属性值。包括2个一级指标,8个二级指标和20个三级指标。 (3)运用层次分析法计算出各指标权重,为后文方法应用做好数据上的铺垫。 (4)将三种方法运用到苏州古城墙修复之中去并得出了三种不完全相同的排序结果,但是存在一定的共性。根据实际修复工程中政府资金的注入、原材料的使用以及专业维修人员的需求等等限制条件,通过余弦相似度的计算,剔除两种方案,确定了最终的修复次序排序结果为盘门段→阊门段→东园段→胥门段→平门段→北园段→南园段→南门段→葑门段→金门段。 (5)分析了排序结果不同的三种原因,主要是排序原理的不同、比较准则的不同以及权重使用方式的不同。结合实际情况给出了一些对未来的展望,希望能将此种方法够运用到其他准备修复或者还未修复城墙的城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