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新课改进程的不断深入,关于教材使用方法,教材内容的关注也逐渐增多。地理大发现作为一个具有世界性意义的课题,已经普遍得到各国学者的重视。关于地理大发现的研究在史学界由来已久,相关研究成果比较丰富。围绕地理大发现在史学界产生许多问题,包括其概念,起止时间,以及由此引出的世界历史的分期问题。还有具体的对其中历史人物的评价问题,多集中在对哥伦布的评价。关于中美两国在教材方面的对比研究多集中在物理、生物等科目,关于历史教材方面的对比涉及较少,主要集中在两国课程标准,中学历史教育的目标,公民意识的培养等。关于两国中学历史教材在内容和细节上的对比研究较少。新课改之下,教师角色逐渐转变为史学观念和史学动态的传达者,因此,在教学内容的选取上灵活性较大。在史学研究成果日益丰富的今天,教师应当学会钻研教材,结合史学研究成果,整合课程资源,契合实际历史教学。本文由引言、正文、参考文献三部分组成。各选取中美两国高中历史教材中的一个版本,以“地理大发现”相关问题作为研究对象,对中国岳麓版高中历史教材,美国《世界历史——互动模式》两版教材中的相关章节进行比较研究。引言部分主要介绍“地理大发现”课题的国内外研究现状。概述中美两国对高中历史教材在课程内容方面的研究成果。并简要说明研究意义。正文分为三部分内容。第一部分以岳麓版教材为对象,介绍其使用情况及教材内容。对教材中所涉及的“地理大发现”内容进行分析。第二部分着重介绍由美国霍顿·米夫林公司所出版的9-12年级高中历史教材《世界历史——相互影响的模式》的使用情况,总结教材囊括的内容版块。同时以“地理大发现”为主题对其涉及内容进行分析和归纳。第三部分是本文的重点,比较两本教材在内容阐述,版块设置,习题设计等方面的共性与差异。简要分析两者在差异中反映出某些历史观点的不同。结论部分总结两版教材之所长以及各需要加强的环节,进一步概述两者的差异与共同之处,并对本部分内容在教学中需注意的地方提出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