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使用低密度聚乙烯膜作为包装介质,采用气调的方法,对杨梅和蘑菇施以不同的采后处理,分别放置在不同的温度下贮藏,研究并预测其若干物理、化学品质的变化。主要研究内容如下:
1)将MAP处理的杨梅分别于2℃、8℃和15℃贮藏,测定杨梅相对电导率在贮藏时间内的变化,测定MAP包装内二氧化碳和氧气的组分。杨梅相对电导率能够反映果肉细胞质膜透性,杨梅果肉细胞在贮藏过程中会受到损伤从而胞液渗透到细胞壁外,使得杨梅介电性质提高。
2)研究了蘑菇的力学性质。蘑菇经过NaCl溶液浸泡、MAP包装,分别放置在2℃恒温、预冷后室温、未预冷室温、动态温度下贮藏。对比了不同处理对蘑菇硬度的影响。数据处理中,采用了蘑菇受力对时间积分的新颖方法,此方法具有统计性,能够更加准确地反映蘑菇硬度的变化过程。
3)对蘑菇的色泽变化进行了研究。蘑菇采后容易褐变,因此蘑菇色泽成为衡量贮藏质量的重要指标。本文采用L*a*b*系统,使用色差计对蘑菇表面的色泽进行了量化,对比不同处理对蘑菇外观色泽的影响。
4)采用原子力显微镜对蘑菇表面的粗糙度进行了纳米级测定,并计算出了表面粗糙度。对比不同处理对蘑菇表面粗糙度的影响。计算结果很好地证实了蘑菇表面的失水萎缩。